ECON:震災炒作概念失靈

投資名言謂,有危就有機。發生在四川雅安市的七級地震,成為投資市場捕捉危中機的時機,貼市追逐相關概念股買賣,但投資者的快速反應,偏差也在於快速,快得來難免缺乏分析,淪於想當然,出手未必準繩。

King Sir覺得,與○八年的汶川地震比較,今次震災在地域上,限於不具經濟重要性的較小地域,當地設施如基建及主要樓房,受創程度亦遠低於汶川地震。縱內地有估損失屬人民幣「千億計」級數,即使盡估達到三數千億元,與汶川地震損失「萬億」級相比仍差很遠。

流於誇大的首先是對震災損失的估計,涉及對內地保險商股份的評價。基於當地受創程度不深,幾家大型保險商賠付額,所受影響輕微,與其廣及全國的保險業務而言,今次賠付只是較小付出。

流於誇大的亦有部分上市公司一些當地廠企受損停產,包括四川、重慶境內的交通運輸、電訊通訊、旅遊酒店、房地產及電力等,但目前收到的反饋顯示,不同產業的當地公司,雖難免受到影響,但影響俱不大,與汶川地震時差天共地。

重建花費規模有限

流於誇大的還有對重建的憧憬,涉及可能利好的股份。當中主要是水泥股,不理三七二十一先齊齊炒起。汶川震後重點實際達一點七萬億,當時屬於甚鬆手。今次雅安的破壞程度沒法比,重建規模也沒法比,一般估計三數千億元已是極限。

重建規模決定了憧憬宜適度,數千億元人民幣重建,相對中國五十萬億元的GDP總量,對GDP的影響不到一個百分點,無從再高估。至於水泥股受惠,尚有兩點疑問:其一,是不是水泥股雨露均霑,大家都能受惠?其二,水泥股受惠程度若何?可以肯定的是,比較起水泥行業過剩的嚴峻,重建所需的消耗並不足道,一旦水泥行業誤判需求,隨即激活產能,反而可能加劇庫存及降價壓力。

King 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