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監管失職

在本地股市,散戶參與市場活動的數目每況愈下,最新數據顯示已下跌至不足兩成,只剩17%。筆者在前兩篇文章分析,除由於投資技巧日新月異,散戶力有不逮所致外,市場亦存在太多對他們不利的因素,包括若干市場的運作制度等,對散戶投資者有欠公平,他們雖參與買賣,但處處吃虧,甚至任人魚肉,入市興趣自然大減。

衍生產品擾亂秩序

無可否認,散戶投資者意興闌珊,其實也跟市場充斥過多衍生投資產品有關。我經常說,衍生投資產品提升了市場的投資技巧,增加市場動力,同時也嚴重擾亂了市場的投資秩序。

過去投資者只要做好投資研究,在股市總有機會獲得正回報;但現在的市場,由於大戶及基金經理利用衍生投資產品作對沖的技巧,愈來愈出神入化,令一般散戶投資者無從捉摸大戶動向。雖然基金大戶透過券商於市場的一買一賣,利用股市屏幕和圖表都可洞察,但這些買賣是看好看淡,還是只因背後衍生產品的因素在做對沖便無法捉摸了。

跟隨大戶動向或圖表走勢買賣,一不小心便會跌入陷阱蒙受損失,近年散戶投資者都給日日新鮮的衍生金融投資產品弄得眼花繚亂,打亂投資信心,變成輸多贏少,部分賭性重者索性投身大炒窩輪和牛熊證,做個「即日鮮」炒家。不然便選擇離場,免招損失。本地市場散戶投資者參與性愈來愈低,跟這情況絕對有關。

縱容大鱷欺壓散戶

散戶投資者由於不同原因被迫逐漸遠離市場,這是否健康現象,對市場發展是利是弊,自有公論。投資市場既為公眾而設,便不應成為少數大戶或基金經理的專利,所以監管機構一直強調維持市場「公平、公正、公開」。若散戶再難在市場立足,是否意味上述監管理念流於空言無法實現,值得反思。

散戶逐漸失去參與市場的機會,其實不僅出現在本地市場,在歐美股市,散戶早已沒有了立足之地,大部分人要透過基金協助投資,因此助長了基金大鱷在市場呼風喚雨。在亞洲市場,澳洲的散戶投資者參與市場比率,據去年底的統計只佔17%,與本港市場剛發表的最新統計比率相同;新加坡到去年下半年更只佔市場8%。所以,值得反思的不僅是本地的監管機構。

二○○八年金融海嘯,是大型投行和基金大鱷所闖的禍,散戶投資者便沒有這種力量。金融海嘯至今已五年,各地市場散戶投資者的參與比率仍然每況愈下,反映監管當局仍未吸取教訓,繼續縱容基金大鱷壟斷市場;亦未有真正履行維持市場「公平、公正、公開」的天職,讓散戶投資者繼續受到魚肉,被迫逐步遠離市場。

免責聲明:本文只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作者所屬任何機構之立場。

許照中

六福金融主席兼行政總裁,從事證券業超過40年,許氏現時亦為香港交易及結算所與及多家於港交所上市的公司之獨立非執行董事,亦是香港旅遊業議會上訴委員會獨立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