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昨公布,去年中國遭遇21個國家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77宗,涉及金額達277億美元(約2,160.6億港元),按年分別增加11.6%及369%。商務部公平貿易局調查專員宋和平表示,金融海嘯發生以來,全球市場需求減弱,導致保護主義升溫。他並指,中國會以平常心看待,並認為應對貿易摩擦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
去年歐盟對華光伏雙反一案,涉案金額就高達204億美元,拉升了整體涉案金額。商務部指,今年首季中國遭遇12個國家及地區發起的貿易救濟調查有22宗,按年增長22.2%。宋和平表示,隨着中國在世界貿易中的排名上升至第二位,貿易摩擦的增多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堅強調,中國反對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主張在世貿組織的機制下,通過對話磋商妥善解決貿易爭端。
對於近月內地的出口數字持續飆升,《華爾街日報》引述一份分析指,中國二月份出口增幅可能被虛報增加了七個百分點,又指出口企業和地方政府上報的數據中有「水分」,認為中國出口數據可能並不準確。
報道續指,在中國經濟復甦強度仍不確定的背景下,中國出口與香港進口數據之間出現高達362億美元的差距,令外界對中國商品看似旺盛的海外需求扣上問號。
對於中國出口數據被質疑,香港工業總會副主席劉展灝表示,可能由於來料加工廠需要輸出半製成品來港加工或品質檢定,在「一日遊」的情況下導致內地出口數據被提升,但強調按國家的出口定義下,「一日遊」性質亦被歸入出口數據。科技大學經濟學系教授雷鼎鳴就指,差距情況常見,不能單憑一兩個月的數據去判斷當中是否有問題,並認為可能與入數期限滯後等因素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