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打造「基金工廠」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副局長梁鳳儀表示,現時本港基金業只集中在銷售,核心資產管理活動如研究及交易等,比例遠較紐約及倫敦為低,政府有意將香港打造為集基金註冊、製造、投資與銷售等業務於一身的「基金工廠」。

梁鳳儀說,政府會推出多項利便措施,包括今年底前正式諮詢市場以「開放式投資公司」形式成立基金,同時中港監管機構已就兩地基金互認每月開會。市場消息透露,現時已有部分大型基金公司正研究將其基金註冊平台從海外遷到香港。

港認可基金多是「歐製造」

梁鳳儀接受訪問時表示,現時證監會認可的約1,800隻基金中,不足300隻在港註冊,主要是近年成立的RQFII(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基金等,大部分一直在海外如盧森堡等註冊,基金主要是「歐洲製造」。證監會的調查顯示,本港資產管理業約有四分之三的工種都是基金銷售。

她稱,金融海嘯後,西方增加在亞洲投資比重,不少基金公司將管理業務遷到香港,加上亞洲區的財富資產增加,及中國內地的基金業漸開放,要「走出去」投資,因此「為何本港的基金仍在歐洲製造?」另人民幣國際化機遇及中港研究兩地基金互認也創造利好條件,她相信:「香港有潛質,且有能力做大基金製造這部分!」

她形容基金互認安排是「升呢」,本港證監會及中證監已成立工作小組,每月開會討論。現時雙方正研究兩地門檻的異同,要達到兩地均認可的標準,她直言:「過程不容易,需要時間,內地法規與香港不同。」這次是第一次與境外司法區談有關基金互認,基金互認討論只限中港兩地。

RQFII早前「鬆綁」,容許香港為家的資產管理公司具有資格,加上「點心債」九成在港發行,她透露,日、韓、台資金均有興趣利用香港的基金公司或產品,研究售賣予當地散戶,對本港發揮資產管理中心有幫助。

倡離岸稅務豁免誘私募

政府提多項措施將本港打造成「基金工廠」,她稱,以「開放式投資公司」形式成立基金是世界潮流,政府建議修改《證券及期貨條例》提供有關結構,證監會擬以守則形式推出有關框架,今年底前會諮詢市場。政府亦建議,伸延至讓私募基金也享離岸基金的稅務豁免安排,吸引更多私募基金在港成立,她冀在下一個立法年度提交審議。

據一家會計師事務所調查顯示,每一個基金管理角色就可創造4.6個專業人士職位,例如會計、法律等,估計香港認可基金支付予專業人士的費用可高達35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