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不久前公布擴大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資格,除了接納內地基金、券商、銀行及保險公司在港的子公司之外,在港註冊及經營的其他金融機構亦可申請,而且可投資內地股、債、輪、基金以至期指都得,無疑是一次大開放。不過,最新曝光的一份外匯管理局通知,卻定下為期一年的投資本金鎖定期,期內嚴禁把本金匯出境外,相比一般QFII嚴格很多,既放又收的做法意味深長。
通知內提到,由RQFII發起的開放式基金,可由託管人根據認購及贖回情況,每日辦理匯出匯入,其他合格投資者則只可按月辦理,而匯出本金會被即時扣減投資額度,不得重新再匯入,想繼續玩下去,必須錢留內地。嚴格的要求,反映外匯局態度很清楚,只愛長線投資者,並刻意設限踢走短線炒家。
「取長棄短」的做法,與外匯局官員近日對防範熱錢的態度一脈相承。二月底發表的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中,外匯局罕有地警示對資本流出風險「不可不察、不可不防」,報告內估算去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的波動規模達三千二百億美元,相當驚人。因此,防範熱錢進出,又成為管理重點。由於RQFII擴容主要受惠的是在港經營的金融機構,鎖定期卻較QFII多九個月,是否暗示香港總是熱錢橋頭堡,不可不防呢?
由於有長達一年的鎖定期,不禁令人有疑問,RQFII發起並在港股交易的實物A股ETF會怎樣?如果鎖定期包括A股ETF,要如何經營下去,怎樣應付每天無數買賣交易?另一方面,如果這類基金獲得豁免,不受一年鎖定期限制,可每日匯入匯出,在防堵熱錢的前提下,進一步擴容的能力和前景,將會受很大限制,以免成為缺口任由熱錢自出自入。
幾隻實物A股ETF近期表現,的確會令當局有疑慮。這些基金在香港陸逐登場之際,撞正內地股市在去年轉勢,一度炙手可熱,但農曆新年過後市況便全面逆轉,不但隨A股下跌,基金價格更普遍由溢價變成折讓,反映供過於求。其實,以ETF被動追蹤指數的性質來看,追漲殺跌是正常不過的,因為旺市多人買,跌市多人掟,助長盲目跟風。而且,可直接在香港買賣,等於給熱錢打開方便之門,有可能不利A股穩定。
在去年底,RQFII總額度由七百億元人民幣大幅提高至二千七百億元人民幣,是原中證監主席郭樹清的傑作,他其後更說長遠可把額度擴大十倍,市場的解讀是又一次「以開放促改革」,贏得不少掌聲。不知是否人走茶涼,這位史上任期最短的中證監主席離開後,資本市場開放步伐便大為收斂,尤其厭惡短線套利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