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離岸定價爭先

財政司司長發表的財政預算,對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的發展表示「會繼續加強本地市場基建,跟世界各金融中心保持緊密聯繫,進一步提升人民幣在國際結算、融資和投資方面的應用,鞏固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地位」。方向不錯,但「鞏固」這個用詞看來欠缺積極性。

北京要讓人民幣走出去的態度非常堅決,香港得天獨厚,最早獲得「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這個機會,一一年初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的首次「港澳專章」早已確認這角色,今日人民幣已進一步邁向世界。

全球競爭趨白熱化

台灣在今年二月六日正式開展了銀行對客的人民幣業務,不足一個月內吸引百億存款,結構性產品相繼推出,發行人民幣「寶島債」,並部署發展不同的QFII和QDII業務。預計年底客戶存款將過千億,當中數百億將由香港調至。

新加坡於今年二月八日正式落實了中國工商銀行新加坡分行為人民幣清算行,成為擁有人民幣清算行的首個海外國家。配合早前的寬鬆銀行政策,不設額度吸引銀行前往建立人民幣持倉數量,來勢洶洶。

倫敦近日盛傳與中國簽署貨幣互換協議,成為西方世界的首個國家,有助人民幣正式成為歐美的儲備貨幣。事實上,倫敦的客戶和銀行合共人民幣存款亦已過千億,在英國金融管理機構的工作小組推動下,期望打造倫敦成西方的人民幣離岸中心。全球對人民幣業務的嚮往是熱切的,中國對人民幣走出去的態度積極,兩者能結合將是香港的另一機遇。

LIBOR經驗可借鑑

台灣與大陸直接通往,兩岸人民幣業務全面啟動;新加坡是東盟成員,東盟則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推動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令新加坡地位提升;倫敦更是實力派。

英國之所以具有離岸中心的一哥稱譽,應追溯至上世紀六○年代。國際貨幣雖然是美元,但美國受國際人士重用程度則不如倫敦,部分原因歸咎政治因素,蘇聯和美國冷戰,令共產國家的美元存於歐洲較安全,美國保護制度阻礙美元跨境流通,歐洲戰後重建吸引美元匯聚。美元在倫敦發展起來,成為今天著名的「歐洲美元」,更應明白倫敦金融中心的發展。

這個金融市場的老手,不但給予全球金融機構較大的發展空間,更鼓勵無數場外市場(OTC)的金融工具創立和發展,進一步奠定作為其他貨幣的離岸中心。

「倫敦銀行同業拆息」(LIBOR)包含了美元利率定價,有趣的是美國不僅沒有這個美元利率定價,反而要參考LIBOR。倫敦從而得到無限兼不可逆轉的機遇,全球商業上的浮息貸款、浮息債券都參考LIBOR,利率期貨、利率調期也是一樣,加上結構性的衍生金融產品令相關的金融資產達350萬億美元,數字驚人。

香港發揚本身效能

有中央支持,香港必定可發展成全球最主要的離岸人民幣業務中心,但更應強化自己角色。中央早已清晰表明,跨境後的發展交香港自行安排,所以更希望看到香港果斷地推出「香港銀行同業拆息」的人民幣定價,令其他銳意發展不同人民幣業務的中心聞歌起舞,為人民幣走出去擔起更積極作用。

陳鳳翔

具三十年經驗的資深銀行家,目前擔任香港城市大學兼任教授、香港銀行學會高級顧問、香港教育局資歷架構的銀行業行業培訓諮詢委員會委員。他分別於英國和香港取得工商管理博士學位及金融學等三個碩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