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於貨幣改革 拙於經濟調控

中央政府換屆在即,已到退休年齡的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的去向,頓成焦點。近日盛傳周小川將多做幾年行長,而向來對人行批評多多的一名中央級智囊,更直言周小川具國際知名度,目前無人能代替,看來空穴來風,真的有原因。回顧這位行長的十年表現,大概是精於貨幣改革,拙於經濟調控,如果他被留下來,相信是因為有很多改革仍要人埋尾。

周小川是任期最長的人行行長,除了二○○○年起短暫出任中證監主席之外,大部分時間均在銀行系統。這位熱衷體制改革的學者型官員,在中證監兩年多遇上的風雨,不值一哂。做人行行長反而如魚得水,任內最矚目的是人民幣匯制改革,在○五年起不再緊盯美元,改為參考一籃子貨幣的有管理浮動,兌美元累升逾兩成,縱然有人歡喜有人愁,卻為人民幣國際化打開大門。

在金融海嘯高峰期,周小川提倡放棄以美元為國際儲備貨幣,並以新的超主權貨幣取代。這項建議姿態多於實際,背後理念卻成為決心發展離岸人民幣的最大動力,國際化向前跨出一大步。此外,人行在去年中開始密集使用公開市場操作,把逆回購、正回購作為貨幣政策的首要傳導機制,減少調整利率及存備率,做法接近歐美央行,可視為周小川的改革告別作。

不過,當回到央行傳統的貨幣政策角色上,便沒那麼驚天動地,更多是蕭規曹隨。有外國媒體稱讚周小川成功令中國保持經濟高增長及低通脹,內地民眾卻有完全不同睇法,批評他總是把「不能忽略通脹壓力」掛在嘴邊,照搬外國做法而不理中國國情。的確,他在○二年底上任以來便一直加息,在歐美爆發信貸危機後仍照加,直到雷曼倒閉才停手,沒有展現出及早預防經濟滑坡的警覺性。

後知後覺式錯誤,在一一至一二年再次出現,當時中國經濟再度失速,但貨幣政策依然偏緊,主力仍是收回金融海嘯期間四萬億刺激措施產生的流動性,到後期才大動作轉軚,經濟算是穩定了,可是同時又助長樓市泡沫重燃。由於人行不像歐美央行具獨立性,只是國務院其中一個部委,放水收水由中央話事,或許令周小川無從發揮,但調控經濟做得不好,是不能改變的事實。

周小川曾兩度獲國際權威機構選為全球最佳央行行長,兩項光環均來自改革的成績,如他獲得留任,自然是為了繼續未完的改革,例如公開市場操作屬新嘗試,需要進一步規範化,還有隨人民幣國際化要進一步開放資本帳,至於利率市場化難度更高,要面對商業銀行很大阻力。任何一位央行行長,總有退下的一天,說無人能取代未免言過其實,但改革未竟全功,找個熟手來埋尾亦屬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