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ket Share:滙控資本優勢強

財政司司長在宣讀新財政年度預算案時稱,政府有意發行第三批通脹掛鈎債券(iBond),並會將融資所得資金交由外匯基金作整體投資。根據網上資料,去年外匯基金的投資回報率為4.4%,而第2批iBond(04214)於去年十二月二十四日首次派息為3.48%(年化息率),表示扣除派息後政府還有錢賺。

不過,大家記得導致滙豐控股(00005)盈利倒退的元兇之一是自有債務重估損失52億美元。如政府要好像金融機構將債務以市價入帳,以第2批iBond的上周五收市價105.65元計算,表示100億元發行金額的第2批iBond市值升至105.65億元,債務市值上升令到政府會錄得自有債務重估損失5.65億元。由於債券市價包含應計而未付的利息(Accrued Interest),因此實際的損失會少於5.65億元,但無論如何,若按市價入帳,政府發行iBond極可能有會計上的未實現損失(Unrealized Loss)。

出售業務預告有喜

但事實上,政府不會提前贖回iBond,因此,無論iBond的市價升多少,政府只需在到期日付出100億元便可回收第2批iBond。滙控去年稅前盈利只下跌了12.23億美元,但僅僅自有債務公允值的不利變動已令稅前盈利下跌91億美元,但滙控會以市價回購債務的機會極微,帳面上的自有債務重估損益在債券到期時會自然完全消失。因此,會計準則究竟是反映銀行面對的市場風險,還是扭曲銀行真正的經營狀況,就由大家判斷。

此外,雖然滙控的平均股東權益回報率(ROE)由一一年的10.9%下跌至8.4%,但若撇除自有債務重估損失的負面影響4.4%,ROE會升至12.8%。當然,嚴格上也要撇除其他特殊項目,包括監管罰款和訴訟準備相關負面影響2%,出售業務正面影響3.2%。因此,較能反映經營成效的ROE應為11.6%,已相當接近集團的目標範圍12至15%。

管理層並且預告一三年業績有好消息,包括完成出售平保(02318)帶來6億美元的利潤,興業銀行增發股本的攤薄投資增益12億美元,以及以21億美元出售巴拿馬業務,據悉巴拿馬滙控資產淨值只有7億美元,表示售價高達3倍PB(市帳率),相信交易又可為滙控帶來豐厚利潤。

此外,據悉滙控已達成協議以32億美元出售美國個人無擔保貸款及個人住房貸款業務,預期交易於今年第二季度完成。在出售業務帶來特殊收益的保底下,滙控今年業績應該不會太差。

低息環境無從發揮

此外,滙控一二年平均生息資產高達16,250.68億美元,生息資產佔總資產比率由58.64%提升至60.03%,表示平均100元的資產有超過60元在賺取利息收益。另一方面,付息資產佔比由51.81%微降至51.76%,可惜在全球主要經濟體系央行都進行量化寬鬆和維持超低息的大環境下,滙控縱擁有絕對的資本優勢也無從發揮應有威力,淨息差下降19點子至2.32%。

滙控最大的浪費,也是本來最大的優勢,來自毋須付息的往來戶口(Current Account)高達1,770.85億美元,以及8,097.32億美元股本和其他無息負債,這些資金是無利息成本的,表示每加息1%,該等資產提供的利息收入便增加98.68億美元,但利息成本仍是零。滙控股東面對目前不合常態的超低利率雖感無奈,但從樂觀的角度看,也表示滙控未來盈利反彈的能力超強,只待東風到來,筆者有信心滙控股價今年可見9字頭。

市場先生

有「散戶Blog王」之稱的市場先生,對國際及內地金融股有精闢獨到的研究,亦為金融股的忠實支持者。市場先生深信價值投資可達至財務自由,追隨巴菲特、格雷厄姆等大師的投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