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予立點石成金

玉石是中國文化象徵之一,隨着內地財富膨脹,亦無可避免成為金錢世界的玩意。但縱橫金融界多年的老行尊、亨達集團創辦人鄧予立對玉石的愛好,卻是返璞歸真,從賞玩玉石悟出人生哲理,收藏價值以外,內涵更是無價。

鄧予立在亨達的辦公室,宛如「小石林」,他順着記者目光隨手拿起辦公桌上一個「麵包」,原來是一塊泛黃的翡翠原石,加工成麵包的模樣。「這裏擺的石頭很少,我在台北有一座展覽館,絕大多數收藏品都在那裏。」他笑道。

問到為何「玩石」,原來鄧予立中學時代已開始「執石仔」,後來在金融界工作,有許多機會出差外遊,便選擇一些精品收藏。現在已是賞石的階段。

投資眼光兼備學養

別以為賞石無關投資價值、個人眼光與學養,其實都可為平平無奇的玉石增值。他指着一大塊魚形的雞血石:「可以先想像石頭的形態,用波浪雕飾的特製木架托起,凸顯有尾有鰭的魚態,再起一個『年年有餘』的意頭名字『包裝』,整塊石頭的價值就會提升了。」

內地玉石炒賣熾熱,別說歷代被視為帝王玉的翡翠,連過去尋常不過的田黃石,如今都炒至價比黃金。鄧予立遞上一塊白玉珮,和闐玉製的,佩戴了近二十年:「以前幾千元可以買到,現在已值幾十萬元。」他指出,目前上等和闐玉難求,品質稍次的昆侖玉,因成為北京奧運獎牌所鑲嵌的玉料,也掀起炒風。鄧予立對玉石如數家珍,像傳統四大名石的靈碧石、英石、昆石及太湖石,都是他眼中的珍品。

歷經風雨如石堅強

他坦言,收藏玉石要按經濟能力,可從小塊的如雞血石這些品種開始,能力許可的話,甚至可收藏庭園石等大型珍品。鄧予立強調炒風不可長,建議鑑賞為主,達致怡情養性,正如他所言:「石也有品格,就是堅挺而寧碎不曲,象徵人的氣節。」過去二十年金融市場歷經風雨,也許正是如石般的堅強,讓這位金融界的前輩在風雨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