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業做回本分發人深省

金融海嘯爆發到現在已接近五年,位處風眼中心的環球銀行業,縱然已度過生死存亡時刻,陰霾至今仍未徹底消散。緊接海嘯後的幾年,是各國政府打救大型銀行免於崩潰的時期,當金融體系漸漸穩定下來,便開始向銀行業翻舊帳,一件件震撼市場的違規事件被揭發。事態發展當然不會就此終結,銀行業往後幾年還要面對監管收緊,肯定有排煩。

環球銀行業這種普遍經歷,從滙控昨天公布的全年業績中可見端倪。滙控主席在報告中一開首便說,去年在多個範疇面對前所未見的挑戰,並形容是提醒銀行業,要克盡本分、恢復聲譽,重新贏取社會信任,而滙控當前的首要任務是以客為先。聽起來本是老生常談,卻要隆而重之由一家國際大銀行的主席說出口,令人有點奇怪感覺。不過,說到深刻反省,做回銀行本分,絕非只有滙控一家。

同屬國際級的瑞銀,其高層不久前出席英國國會委員會的會議時,直言銀行家都變得過於傲慢,過於自信以往的處事方式正確,現在需要改革,並正努力恢復昔日的聲譽和地位。可見這些自我懺悔式的講話,並非個別銀行獨有,而是普遍現象。在此不禁要問,銀行業不是本來就應該以客為先嗎?現在努力恢復聲譽、重建信心,難道以往真的沒有把客戶利益放在眼內?

銀行業既然已變相認錯,往後再沒有甚麼反駁餘地,因此當一眾國際大銀行被揭發一件件違規事件,包括涉嫌操控倫敦銀行同業拆息、與伊朗等被制裁的國家做生意、協助拉美可疑犯罪集團處理金錢等指控時,普遍以賠大錢和解,並承諾改善監管。如果把這些存在多時的違規行為,與導致金融海嘯的結構性信貸氾濫,放在一起來審視,當中似乎都有共同的遠因。

銀行業未來必會大幅增加合規部門人手,嚴防再發生可能涉及金融犯罪的違規活動,將令開支增加一大筆。不過,這絕非終點,面前還有大堆收緊監管措施等着環球銀行業。歐洲議會上星期剛通過嚴格限制銀行家花紅,英國國會很快便會完成立法,把零售及投資銀行業務分隔,而金融穩定委員會要求金融機構制訂生前遺囑也如火如荼,還有就是限期實施的新資本規定等。銀行業想盡快恢復聲譽,相信不可能拒絕這些監管要求。

監管成本大增,會否令銀行業陷入低增長、低利潤時代,目前言之尚早。不過,正如滙控在業績報告內說,歐洲仍有可能帶來深不可測的衝擊。美國前景亦不明朗,早前才有銀行宣布大幅裁員,反映市場繼續整固。可見的機遇似乎全落在新興市場,卻有僧多粥少之嘆。面前挑戰重重,銀行業的經營模式還是簡單一些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