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通脹目標日式變種

近半年各大股市的氣氛有改善,反映投資者對前景的樂觀預期。事實上,現時較多提及的市場風險,已包括美國聯儲局在經濟改善後的加息決策。可是近期日本央行卻宣布將採用通脹目標政策,經濟學者對此已有一些研究結果可供參考。

中央銀行的主要功能是制訂與執行貨幣政策。有經濟學者認為,央行最能勝任、最應專注的,就是維持物價穩定。若然如此,央行應否訂立通脹目標,並以此決定具體貨幣政策?

傳統目的穩定物價

通脹目標政策的歷史不算太長。一九九○年,新西蘭中央銀行是首家央行公布通脹目標,以此制訂政策。至二○○七年,已有超過二十個國家加入,包括發達國家如英國、加拿大、澳洲和瑞典等。經濟學者Svensson總結政策的三大特點:首先,目標通脹率通常是一個範圍,例如1至3%,不是固定數值;其次,具體貨幣政策的選擇,是為了達成通脹目標,即未來幾年的平均通脹率處於目標區間內;最後,貨幣政策着重透明度和問責性,央行必須公布政策目標,如不能達標,須為此負責。不過,上述三個特點並非人人奉行。

通脹目標的好處是提供資料給市場,方便預測未來的平均通脹率和貨幣政策方向,並讓市場相信央行會盡力達成通脹目標。七十年代石油危機影響所及,歐美多國皆受高通脹之苦,直至八十年代,物價方穩定下來。

經濟學家發現,一旦通脹浮現,會否惡化的關鍵是大眾的預期。如市場對央行打擊通脹的決心和能力欠缺信心,並預期通脹惡化,則大眾在洽商價格和利率時(例如訂立工資、租金和借貸等合約),自然會加入預期通脹,於是各種價格水漲船高,市場預期結果令通脹加劇。相反,如果市場認為央行有力遏止通脹,預期通脹就不會產生,通脹也不成其害。

預期管理成敗關鍵

一些學者稱許通脹目標政策,原因是央行利用預期管理,讓市場形成物價穩定的預期,即使經濟狀況逆轉,通脹壓力來臨,央行也較易運用貨幣政策控制通脹。不過,若通脹目標政策如斯有效,為何只有二十多個國家(約為全球的十分之一)採用?

通脹目標尚未廣泛推行,原因有二。首先,有些國家(包括美國)認為,貨幣政策應同時兼顧物價平穩和穩定增長,通脹目標政策雖好,但物價穩定之餘或令貨幣政策缺乏彈性,不能在經濟不景氣但有通脹壓力時,用寬鬆貨幣政策刺激經濟。上述懷疑是否過慮?一些學者的答案是肯定的。不少實證研究顯示,採用通脹目標的國家既能維持物價穩定,而且實體經濟表現不錯。

日本旨在創造貨幣

對大部分採用通脹目標政策的國家而言,央行想通過這政策去控制通脹。然而,日本央行可能想通過這政策大幅增加貨幣供應及製造通脹,繼而刺激消費和出口,最終希望有效加速經濟增長。這政策和其他經濟政策一樣,有效性如何仍主要決定於企業和市民對經濟前景的預期。

若日本民眾對經濟前景仍悲觀,企業不放膽投資,人口老化更不敢大幅增加消費開支。縱將通脹目標調升至10%亦不能帶日本脫離經濟迷失困境。

馮嘉耀

現為香港中文大學工商管理學院企業經濟教授、中大航空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並曾任中文大學經濟研究所所長(商業經濟)及中大商學院企業經濟學碩士課程主任。研究範圍包括國際經濟、中國經濟、香港經濟及航空經濟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