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太爭出招抗洪

美、日央行奉行無限期量化寬鬆(QE)貨幣政策,歐洲央行亦無限量「放水」,熱錢持續湧入亞洲市場尋求更高回報,投機活動肆虐令區內央行頭痛不已,澳洲、新加坡、南韓、台灣等地各師各法,如減息、干預匯市、徵金融稅,還有出口術,各出奇招壓抑資金流入。

澳元失控 暗示減息

澳洲總理吉拉德昨在演說中揚言,澳元強勢已超乎政府所控制,由於多國息率近零,令澳洲形如資金避難所,其言論暗示敦促央行減息。花旗外匯分析員恩蘭德認為,澳洲若倣效瑞士為貨幣設限,只會弄巧反拙,因為澳元屬具吸引力的避險資產,反令更多外資湧入。

另邊廂,新加坡金管局局長孟文能在一個投資者會議上警告,亞洲仍然輕易受到「資金巨牆」的衝擊,單靠本幣升值,不足以防範資金湧入所形成的資產泡沫,尤其是樓市,反之貨幣持續強勢甚至吸引更多投機者高追,因此他考慮額外應對措施,如收緊信貸、徵稅等。

韓出口術 匯價即冧

南韓副財長崔鐘球也警告會出招對付韓圜投機活動,計劃必要時針對相關衍生工具推出類似「托賓稅」(Tobin Tax)的措施,將特別考慮不交收遠期(NDF)合約持倉因素,但他重申南韓不傾向徵收廣泛性金融交易稅。

英國《金融時報》評論指崔鐘球一番警告標誌着南韓宣戰,準備跟各國競相推低貨幣。其言論隨即令韓圜匯價昨轉升為跌,一度跌0.4%,低見1,087兌一美元,一個月引伸波幅由周二創下五個月新高9.63%,應聲降至7.85%。韓圜今年以來累升8.3%,跑贏彭博社追蹤16隻主要貨幣。

此外,交易員透露,台灣央行昨日以29.49新台幣兌一美元水平,買入美元。

發達國家幣戰佔優

泰國亦嚴陣以待資金湧入的問題,當地媒體報道央行已要求企業今年起呈交如何對沖泰銖升值風險的方案。去年,泰國期貨交易引入外匯期貨,為企業提供多一種對沖匯價風險的渠道。

亞洲以至新興國家央行擔心因入市推低本幣而持有過多美元,遂買入黃金令外匯儲備更益多元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數據顯示,去年增持黃金最多的是俄羅斯央行,期內買入240萬安士黃金。

恩蘭德續指,量寬所引發的貨幣戰爭中,通常發達國家會較易佔去優勢,如面對通縮的瑞士和日本,以及通脹低企的美國和英國,毋須擔心貨幣貶值助長通脹風險,相反發展中國則擔心貨幣貶值令糧食入口價格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