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樓市泡沫話題,由○九年講到一三年,樓價仍繼續向上破頂。美國和日本尚嫌本國樓價太便宜,歐洲樓價亦普遍隨經濟調整,發達國家肆無忌憚印鈔,壓力便落在亞洲地區及新興市場身上。目前中下階層無立錐之地,一旦泡沫爆破將造成繼亞洲金融風暴後另一次重創。
《經濟學人》作出統計,香港樓價升幅高達21.8%成為主要城市榜首,這個冠軍不值得慶賀,香港因實施聯繫匯率關係,對熱錢的抵禦能力最差;澳門同病相憐,樓價升幅較香港更凌厲。即使其他亞洲地區有匯率和利率可以調節,但亦如驚弓之鳥,新加坡去年樓價升幅僅2.8%,也已推出了比香港更辣的招數作應對,可是同樣辣招不及美日印鈔辣,只能採取水(熱錢)來土(地產)掩的措施,期待水會自退。然而,熱錢不會投降,新加坡調控樓市,資金即流向鄰國馬來西亞,哪國門禁不嚴便自招惡果。
銀紙和股票可以印多少有多少,地皮卻不可以無限量供應,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所以每次量化寬鬆,資金便偏愛「磚頭」,形成泡沫出現。每次泡沫爆破前均繁榮盛景,九七年亞洲金融風暴前如是,二千年科網泡沫如是,○八年美國樓市泡沫亦然。亞洲金融風暴主要是房地產過度投機,自此亞洲地區學乖了,但面對天文數字的熱錢湧入仍茫無頭緒,亞洲經濟狀況好於歐美,資金於是選擇向東流。
樓價飆升是低息環境以及熱錢湧入的客觀因素使然,發展商看好前景催生出高地價,再加上建築成本上漲,樓價也接着水漲船高,準業主看到樓價只升不跌,羊群心理進一步搶高樓價。然而,發展商也有看錯樓市的時候,建築成本其實亦是需求定律,熱錢來去如潮汐,樓價最終看市民負擔能力,當樓價升幅跑贏實體經濟增長,長此下去泡沫膨脹至難以承受,最終也會爆破。
亞洲各地區不能一概而論,香港背負聯匯這包袱,注定吃大虧,差別只在「軟着陸」或「硬着陸」。興波作浪的不獨國際游資,內地富豪近年紛紛出逃,到外地置業移民成趨勢,今年中央嚴打貪腐,預料「資金大逃亡」的情況會加劇。資金大挪移在全球各地發生,法國提出75%「富人稅」,結果嚇跑了富豪,美國向高收入人士加稅後,亦觸發尋找「避稅天堂」,雖然歐美富豪選擇棲息地,未必老遠跑來亞洲,但相對暮氣沉沉、經濟幾乎零增長的歐美,亞洲在低稅率及成長空間均見吸引,預期亞洲將續成為熱錢的集散地。
九七年那一場夢魘,當年的「樓蟹」已獲重生兼帳面大賺,但歷史的教訓怎能忘記?如今樓價推高通脹,已令民不聊生,再來泡沫爆破,更是跌落深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