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銀行按揭仲會收緊

筆者昔日執教鞭多年,常向學生布置功課。今天不用再批改功課但多寫了專欄,彷彿為自己每星期布置「功課」。每兩星期寫一次這專欄,可謂痛苦與快樂並存。快樂的是多了一群忠實的讀者作交流,多了思考的空間。一年下來,今天就藉幾則中港兩地的熱點新聞,來談談筆者的投資思考方法。

筆者將「新聞」定義為「官方和媒體希望讀者得到的訊息」,「新聞」可以是「事實」,但未必是「事實」的全部。讀者可藉推斷去思考「事實」,愈接近「事實」,愈能捕捉投資先機。

別以為「思考」就一定正確,「思考」得出的只是「見地」(insights)。市場分分秒秒都能夠以波動的價格,讓你驚覺「見地」與「事實」相距極遠,隨時要有「止蝕」準備。何時「止蝕」何時「堅持」,就得靠經驗來自判斷,非三言兩語能說明。

至少「思考」是致富的第一步,也需要長時間訓練,且看以下例子:

前幾天有消息指金管局十二月時向十餘間銀行要求進行條件極辣的壓力測試,列出3大極端假設:本港經濟出現負增長、加息最少3厘,以及樓價連續兩年下跌、每年跌幅最少三成。銀行須審視三大負面假設同時出現下,對資本的影響。

金管推壓測露玄機

這段新聞對市場未有造成太大震撼,但筆者倒認為影響深遠,影響力與BSD(買家印花稅)相比不相伯仲。想像一下,金管局要銀行壓測,表面上是想看看本地銀行的穩健程度,這是「事實」之一,除此以外還有沒有更深層的意義?

站在政府角度,當局一直希望「穩定」樓價,所謂「穩定」,筆者理解是「希望樓價不要再升」。樓價愈升,民生問題就愈為尖銳。過往市民只集中關注住宅物業升幅,對工廈和商舖的「海鮮價」相對忽視。經過年多的價格傳導,現時物業租金已影響到中小企的經營空間,也成了民怨的一部分來源,削弱整個社會的經濟抗跌力。

早陣子才推出BSD等殺着,出招的代價就是背上「損害自由經濟」的罪名。然而眼見日本及美國已放聲要量寬買債,BSD只有短效,實要有更強而有力的措施,但只能靠第三方出手。

特別針對工商物業

從銀行的角度,即使今天符合金管局的壓測,如以現時的按揭業務拓展步伐,難保將來都能符合。最保險的方法,就是在金管出招前對新做按揭業務加以控制。

兩個角度下來,筆者認為未來銀行大有可能在新做按揭業務時,以加息最少3厘作壓測,又或再度收緊按揭成數,特別是針對近期升幅強勁的商用物業。

當然上述只是個人「見地」,準不準只有時間去驗證,也許銀行繼續大做按揭也說不定,這只會引政府再以不同方式去暗示銀行收手,實行多管齊下調控樓市,大家不妨拭目以待。

關焯照

經濟學者,畢業於加拿大協和大學,獲經濟學學士、碩士及博士學位,曾任香港中文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兼香港中文大學生活質素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