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一二年將盡,還留下了美國財政懸崖一條尾巴懸而未決,但總算大致有驚無險,靠的不是人定勝天或眾志成城,美國黨與黨之間以及歐洲國與國之間爭鬥不絕,惟最終由「無限寬鬆」來飲鴆止渴。二○一三年被喻為「投資年」,眼前復甦大道康莊,貨幣氾濫不由你不投入股海,但無論專家或散戶皆無測市水晶球,須明白「危」和「機」是銀幣的兩面。
未計最後一天,歐美港日股市今年全部錄得可觀升幅,內地股市在年底亦發力收復失地。世局變化多端,有幾人能準確預測?今日好不意味明天更好,展望只是氣氛可延續而已。一一年歐債危機水深火熱,一二年再有大筆歐債到期,悲觀論調充斥,結果全年股市出現先高、中低、後高境況;來年水淹投資市場,樂觀派成主流,可是金融市場無風也起浪,要知所進退。
不按常理出牌是金融市場的慣例,今年初歐洲央行注入資金為西班牙銀行業解困,但次季歐債危機再起,下半年歐盟再啟動歐洲穩定機制(ESM),歐央行行長德拉吉表態不惜一切捍衞歐元成轉捩點,歐洲的無限買債計劃未正式啟動已達穩定人心效果。美國和日本的無限寬鬆政策已付諸實行,且有不達目標不罷休氣概,踏入第四季全球股市為之驅策,德、港、日股全年至今升幅均逾兩成。
政治因素亦是重要一環,年底美國總統由奧巴馬連任,中國十八大後換屆,日本復由自民黨執政兼控制國會大多數議席,消除市場的不明朗因素。明年輪到德國和意大利大選,歐洲縱使可暫喘一口氣,但仍潛藏巨大政治性風險。
債市和股市走勢是市場風險胃納的最佳寫照,美國十年期國債孳息曾跌破一厘半之新低,至第四季資金由債市流出重回股市,風險低向高流。印銀紙救經濟使資產有價,持有股票、黃金、房地產均比持有貨幣為強,但美國第三和第四輪量寬政策未有為油價和金價帶來刺激作用,卻抵銷了港府不斷推出的樓市降溫措施,各種辣招還不及印鈔辣。
美國和日本量寬均以溫和通脹為指標,但當通脹來得快且兇時,所有盤算亦要推倒重來。中國的經驗已顯示放水容易收水難,當量寬結束又要考慮加息時,金融市場如何招架未可預料。熱錢亂竄,一三年可見機而為,惟置業者不能只看眼前。
近期美、中的經濟數據令投資者重拾熱情,但亢奮過後將回歸基本面,美國明年經濟增長約在百分之二、三,歐洲則在有無之間,中國正處改革十字路口,投資前不可不問:實體經濟可以利好股市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