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摩爾定律變魔咒

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提出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主宰着IT產業過去四十多年的發展。英特爾為首的傳統電腦CPU巨頭,因個人電腦(PC)需求放緩,以及未能準確掌握流動晶片市場的挑戰,令「摩爾定律走向終結」之說甚囂塵上。

高智仁認為,這顯示出IT產業對摩爾定律的迷信,正在把本身的商業模式推向危機邊緣。

追求功能 忘記效益

表面來看,摩爾定律可用於推估電腦技術發展的速度。電腦運算能力提升,促成IT產品對電腦運算效能需求的提升,帶動更新換代的需求,從而支持「摩爾邏輯」。

過去四十年,CPU晶片速度、記憶體容量、以至固網與流動寬頻服務的傳送速度持續以倍數提升,使各種IT產品的設計幾乎只會以「功能提升」作為首要目標,而並非以「改善效益」為先。

不過,從以下幾個情況,便可更直接體會到「摩爾邏輯」浮現的問題。大家只要留意一下自己的智能手機或電腦,可能下載了大量不經常使用的應用軟件;申請了高速的寬頻或4G服務,卻發現自己根本不可能用盡頻寬;購買了千萬像素的數碼相機,到頭來卻發現所謂的「超高解像」根本不合乎使用效益。

事實上,在當前的環保年代,消費者購買IT產品的首要考慮,早已由之前的「功能追求」,變成較為更實際的「效益追求」,智能電話及平板電腦能威脅PC產業,正是「更少做更多」的「效益邏輯」,無意中挑戰「摩爾邏輯」的活生生例子,值得IT界深思。

高智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