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樂觀驟來 危機卻未遠去

聯儲局主席伯南克說:「如果不墮崖,美國明年的經濟情況會相當好。」不管你信不信,彭博通訊社的調查顯示,全球三分二投資者認為環球經濟穩定或改善。美國財政懸崖被視為短期的最後一個危機,而且實際發生的機會並不大,明年的全球經濟是否就此一帆風順?

投資者樂觀不乏理由,但主要是比較起今年或之前的危機環境有所改善,大病初愈而已,仍需悉心療養。美國和中國經濟數據持續回升,歐洲已準備大筆款項,隨時應付西班牙或意大利求助援助,雖然短期警報有望解除,但經濟長遠仍充滿挑戰,若掉以輕心將摧毀復甦幼苗。

市場氣氛是經濟增長的動力,樂觀情緒已是成功的一半。中國採購經理指數(PMI)及美國製造業指數,一條盛衰分界線已道盡由收縮至回復擴張的艱難,只有歐元區PMI仍處於五十以下,年底甚至難以避免陷入衰退,但情況已比早前債務危機風聲鶴唳好得多,只是歐豬國勒緊褲頭能否有成效而已。

投資者有許多樂觀的時候,○九年各國集體放水挽狂瀾於既倒,令人驚嘆經濟反彈力度之強,股市V型反彈;一○年十一月美國第二次量化寬鬆(QE2);一二年股市有兩段亢奮期,年初歐洲長期再融資操作(LTRO)使歐債孳息急降,到年底多國央行再將放水政策發揮得淋漓盡致,美國索性拋出無限寬鬆。然而,全球股票市場只得美股風光獨好,其他主要股市當前水位,還未到樂觀的時候。

貨幣寬鬆的後遺症亦眾所周知,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年底將膨脹至十六萬四千億美元,需要再提高上限,美國未有認真想過如何償還的問題,只是將問題不斷延後。貨幣寬鬆無可避免帶來日後的通貨膨脹,聯儲局現時仍可輕鬆宣告,將維持超低息環境直至一五年,但當通脹來臨時誰可說得準?

歐洲的寬鬆政策亦不過是將資產負債表由歐豬國轉移至歐盟身上,既要收緊開支,如何刺激經濟增長便成兩難課題,一個希臘已令整個歐洲頭疼不已,歐元區失業率高達百分之十一點六,那才是長期之痛。中國反其道而行把水喉擰緊,熬過了今年首三季的經濟低谷之後,第四季終於有了起色,但最大的危機還未有解除,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只是改頭換面,以城投債及信託產品等形式繼續擴大。

日本寬鬆了二十年仍要繼續寬鬆下去,金融市場暫且苟安,但長遠埋下了更大的炸彈。金融海嘯就如潮漲潮退,已變成一場持久戰,難保不會反覆。經驗告訴我們,當大部分人過於樂觀時,更需小心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