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分別在香港、倫敦和其他地區開放離岸人民幣市場,無疑為內地經濟發展邁出一大步。這是人民幣邁向國際化的一個進程。事實上,中國仍須採取更重要的步驟,以現時政策,並無迹象顯示內地官員將在短期內行動。因此,近期有關建立離岸人民幣市場,或以人民幣計價進行個別雙邊貿易的舉措,未能令人民幣威脅美元作為全球首要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
美元是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自二十年代起,在全球廣泛用作貿易計價和資本交易。一九四四年的《布雷頓森林協議》(Bretton Woods Agreements)為貨幣和匯率管理系統樹立里程碑,在貨幣與美元掛鈎的國家,美元正式成為干預匯率和累積儲備的中央貨幣。雖然日圓和歐元分別冒起,但仍未及美元重要。
觀乎目前情況,離岸人民幣市場的前景明顯受限。在美國無論是個人、美國本土公司、外國企業和其他實體都不受限制,不論是作交易、投資、金融或其他用途,資金可自由流出外地。
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現有限制,令貸款不能作金融投資、對沖或其他非貿易相關用途。由於離岸人民幣受到多重管制,因此未能威脅美元地位。
有指中國擁有一份進程表,以確保人民幣成為國際貨幣,取代美元。這說法嚴重忽視一種貨幣成為國際交易工具的所需條件。當局廣泛管制境內人民幣的外匯和資本市場,對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發展構成障礙。
筆者預期在兩大問題解決前,人民幣不可全面成為國際貨幣,更遑論儲備貨幣。
首先,中國須撤銷對資本進出的外匯管制。內地的「長城」式外匯管制應會維持一段時間,或是數年甚至數十年。一旦撤銷外匯管制,意味着內地公司和個人獲准持有外國帳戶,或自由匯款至外地。同樣,非本土居民的外國人亦可持有中國帳戶或匯款至內地,毋須當局的事先批核。然而,歷史上並無共產主義國家容許資本自由進出的先例,投資者不應認為有關變動會於短期實施。
回顧過去,英國僅於二次世界大戰後的七九年撤銷外匯管制,而日本則在八二年。現時中國的資本管制繼續分隔境內和離岸人民幣市場,對這兩個市場的套戥活動構成一道顯著的屏障。
然而,要開放外部資本帳戶和撤銷外匯管制,中國須作出另一變動,包括開放內地的貨幣、信貸和其他資本市場。現時內地信貸市場的營運基礎,大致以銀行的信貸額度和行政指引為基礎。信貸配置不常取決於利率,而內地存戶可選擇的信貸工具種類仍非常有限。擁有權勢的壓力團體如銀行和國營企業,均基於自身利益而聯手反對開放市場。
因此,中國過去數年在有關範疇的進展緩慢,並不感到意外。就如撤銷外匯管制一樣,中國可能需時數年甚至數十年,方可全面開放本土金融體系。
綜合前言,儘管在過去兩年,離岸人民幣市場從細小的基礎迅速擴張,但未來的增長步伐應不會貫徹一致。事實上,其增長率已出乎意料地減慢。除非中國官員改變對外匯管制及開放本土金融市場的取態,否則人民幣作為國際貨幣的地位仍將大幅受限。總括而言,人民幣仍然未能威脅美元。
祈連活
祈連活(John Greenwood)為景順集團首席經濟師,亦從1998年起獲委任為香港外匯基金貨幣發行委員會的委員。祈連活最為港人熟悉的是其「聯繫匯率之父」的稱譽,這緣於1983年他以Asian Monetary Monitor編輯的身份撰寫了一篇文章,提出聯匯的好處,同年港府亦決定把港元與美元掛鈎,至今依然維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