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銀轉戰獅城恐成趨勢

金融海嘯,香港監管機構加強投資產品的銷售監管,被銀行界批評矯枉過正。中大全球政治經濟碩士課程客席講師黃元山表示,業界對私人銀行客戶購買投資產品程序是否過嚴,仍存有很多爭議。金管局助理總裁戴敏娜亦強調,監管不能夠只從消費者出發,令銀行無錢賺。

官商角力 冀平衡利益

黃元山表示,海嘯後本港部分監管措施確實比新加坡更嚴厲,已經令部分私人銀行客戶將投資活動轉移至新加坡進行,趨勢在過去一年更加顯著。他透露,業界早前就私人銀行客戶監管程度與金管局進行溝通,希望當局可以作出適當調整,但如何於投資靈活性及保障性之間取得平衡,雙方仍在互動及角力中。

至於對一般散戶的監管措施,黃元山則認為需謹慎處理,因為寬鬆措施易放難收。

專業框架明年第三季推

金管局戴敏娜早前接受本報專訪時強調,監管不能夠只從消費者出發,令銀行無錢賺,不想令銀行業的生意因為監管太嚴而流走,但對於高資產值客戶亦同樣需要保障,金管局未來會針對面向客戶的私人銀行從業員,推出專業框架,當局與證監會及香港銀行學會等多家機構,已就此開會研究,擬明年首季正式諮詢,並且會成立私人銀行業組織,推出有關行為守則,以及認可銀行界的相關培訓,預期整個計劃可於明年第三季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