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筆陣:中國經濟 見底回升

近期的經濟數據都好於預期,從一些產品價格的變化及實體動向來看,經濟好轉迹象明顯增加,如水泥、鐵礦石、鋼鐵及運輸價格開始反彈,企業去庫存狀況接近尾聲,黃金周銷售旺盛,港口活動回升,九月份製造商盈利增長開始好轉,企業債券及銀行信貸增加。中國經濟增長已經開始觸底回升。

各省市GDP增速樂觀

截至十月二十八日止,全國有27個省市公布了前三季度GDP數據,進一步強化這個判斷。其中有24個省市GDP同比增速高於全國水平,19省市的GDP增速高於10%,天津、重慶和貴州等地的GDP同比增速分別達13.9%、13.8%和13.8%。如果經濟增長達到10%以上,還值得擔心出現硬着陸和衰退風險嗎?

各個省市前三季度數據,回升特徵明顯。拉低上半年全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是北京、上海、浙江及廣東等。由於全球金融危機復甦速度緩慢,導致外需嚴重疲弱,廣東及浙江等外向型對外依賴強的省市,自然在經濟增長上出現嚴重放緩;對北京與上海來說,主要在於房地產市場的投資與銷售全面下滑。

從第三季度開始,美國經濟緩慢復甦,中國外貿增長好轉,使廣東及浙江的增長下行趨勢放緩,廣東第三季度經濟增長,同比增速高於全國平均值達到7.9%,比上半年提高0.5個百分點。浙江省前三季度的7.7%同比增速,與上半年7.4%相比也企穩回升。在上半年穩增長政策推動下,由於貨幣政策有所調整,一線城市的房地產市場無論投資或銷售均開始好轉,使北京、上海的GDP增速儘管仍然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卻好於前兩個季度。

增長重任轉向中西部

從全國各省市的情況來看,前三季度GDP增速依然呈現「西快東慢」格局,分化明顯。中西部地區省份保持10%以上的增速,高於全國增速,並列第二的重慶和貴州增速均達到13.8%;東部省份增速則較遜色,廣東、浙江、北京、上海的增速均低於8%。

由於東南沿海地區主要是外向型經濟,當外部需求疲弱時,受到的影響自然比中西部要大。東南沿海地區早幾年經濟增長過快,目前也是該調整提升GDP增長質量的時候,減速非壞事。

隨着東南沿海地區產業結構轉移及公共交通發展完善,都為中西部地區創造良好條件,加上這些地區受外部經濟影響小,未來經濟增長重任可能會轉移到中西部,經濟增長自然快於東南沿海,並可能成為趨勢。

我們也應該看到,當前中西部地區的經濟快速增長及遠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是否可斷言未來中西部可以擔當起保證全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任,還得觀察。不過,中國作為一個巨大的經濟體,由於目前存在多方面的差距,比如城鄉之間、東部沿海與中西部之間、大城市與中小城市之間等方面的差距,是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與困難,同時也有很大潛力。如果中央政府有好的政策把這些巨大潛力發揮出來,中國經濟增長仍然有巨大增長潛力,並可減少對外依賴。

須提防再現過度增長

還有,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長下行,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性周期影響。今年是政府重大權力交接年,經濟觸底回升與經濟增長的政治性周期有關。

「十八大」即將召開,隨着交接完成,新政府上任,中國新一輪經濟增長周期很快會來。各地方政府希望保持經濟快速增長的強烈動機,更可能讓增長踏上新一輪快車道。我今年到過許多地方,看到的情況都是如此。

當經濟走出谷底後,政府宏觀經濟管理政策不用擔心增長下行,反而要防止是否重新走向過度增長。預計全國經濟將從第四季度起環比溫和復甦,再逐漸穩健增長。

易憲容

當代內地著名經濟學者,原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發展室主任,○七年辭去職位,目前在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擔任研究員工作,以敢言著稱,有「房地產平民代言人」的稱號。易氏擁有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經濟學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