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視熱錢湧入 等於坐以待斃

熱錢來勢洶洶,港匯多次突破七點七五的強方兌換保證水平,迫使金管局短短幾天內印了過百億元港紙注入銀行體系。金管局總裁陳德霖不久前才言之鑿鑿地說,不認為美國推出QE3會導致大量資金流入香港,顯然完全錯估形勢,如果繼續執迷不悟,坐視熱錢湧入,不採取措施堵截,便等於坐以待斃。

市場估計熱錢將陸續有來,未來一段時間港元仍會貼近強方兌換保證水平,實是一大警號。美國對上兩次推出量化寬鬆措施,香港已接收了六千多億元熱錢,至今仍未離開,催生巨大的資產泡沫,尤其把樓價推向空前高位,通脹亦一直在高水平徘徊,到達相當危險的水平。如果再有更多熱錢到來,只怕樓市泡沫更大,通脹惡化,資產價格升得愈高,將來逆轉時跌得更傷。

財金官員常說,港元聯匯行之有效,無意改變。其實,在不改動聯匯制度的前提下,仍有很多方法可以堵截熱錢,採取某種形式的資本管制便是其一,在理論上絕對行得通,在國際間亦已被認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早在去年發表的報告,便明確肯定了新興市場國家,在非常時期可以採取措施控制資本流入,並且認同資本過度流動會對經濟有不良後果。

由此可見,資本管制既不違反自由市場原則,亦不涉及改動聯匯制度。回顧其他新興市場國家採取的管制措施,可說多種多樣,包括金融交易稅、資本流入預扣稅、資本增值稅、設立最低投資期限、開徵外匯存款準備金等,香港為何不去參考呢?此外,還可以規定存款儲備率,限制銀行放貸能力。以上種種,目的不外乎增加熱錢的投機成本,以及降低流入市場的規模。當危機過去便可取消,無需永久執行。

特區政府如果願意採取措施限制熱錢流動,不但對香港經濟好,對內地也是一項功勞。市場人士指出,熱錢來港的其中一個原因,是押注人民幣升值,不禁令人想起,香港曾被內地媒體批評,是熱錢進入中國的橋頭堡。人民銀行官員近日撰文,直言憂慮大量熱錢回流,貨幣政策不但難以放鬆,更擔心通脹惡化。換言之,如果香港能夠築起堤圍,內地也可鬆一口氣,真是一舉兩得。

有銀行界認為,並非熱錢直接進入樓市令樓價狂升,而是超低息環境所致,講法實屬本末倒置。如不是資金氾濫,怎會有超低息呢?隨着熱錢重臨,個別銀行已蠢蠢欲動,有意把商業按揭利率與住宅按揭的超低息睇齊,勢必為資產泡沫火上加油,通脹進一步推高。在熱錢洶湧的非常時期,還不肯採取非常手段堵截,香港的下場恐怕會非常悲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