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穆迪發表「紅旗報告」看淡民企財務前景後,標準普爾發表《中國100大企業》信用觀察報告,顯示八成屬國企的107家內地大型企業中,逾67%屬於財務風險大級別。證券界認為,報告反映投資者對中資企業財務風險的關注,已經由民企轉移至國企,但相信國企有中央政府作為後台下,不會造成融資成本大變問題。
標普一份題為《中國信用觀察:中國大型企業面臨顯著財務風險的威脅》報告,選擇十五個行業合共107家中國大型企業,當中國企佔約八成。報告表示,包括中國國航、中國遠洋、首鋼集團等17家企業,被評為財務風險「極大」;中國鋁業、中糧集團、大唐集團等33家企業,被評為財務風險「很大」;有22家企業被評為財務風險「較大」,合計財務風險被評「大」的企業佔總數約67%,反映內地大型企業正面臨顯著財務風險。
另107家企業中,獲得財務風險「中等」評價有27家,風險「較低」評價的有6家,獲得「極低」評價的企業,只有中移及中石油集團。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黃國英表示,報告只是反映中資企業一貫的經營模式,「先求規模、再追求盈利」,故債務繁重可以理解,但相信在國家支持下,這些國企不會有大問題,然而內地銀行體系則可能要經常承擔這些債務風險。
摩根資產管理副總裁兼投資資訊總監崔永昌表示,報告反映投資者對中資企業財務風險的焦點,正由民企轉向國企,但他認為首先這些國企的營運方式投資者知之甚詳,風險因素相信已大部分反映;其次是國企背後大多擁有政府支持,投資者某程度上較有信心;再者,標普是次沒有調低這些企業的信貸評級,因此報告對融資成本影響很輕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