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財奴:突擊批股是禍是福

大市升勢雖然緩慢,但向上之勢不改,恒指上克21,500點水平應該是指日可待。昨日恒指以21,421點開市,高見21,442點,收市報21,416點,成交金額達573.69億元。在沒有配售上板的大前提下,成交算得上叫人另眼相看。至於能否升上22,000點,看來機會亦不少。

不過,對於一般散戶投資者來說,股市指數上升,就是否代表人人有錢賺?近日,內地股民時興談「股指失真」,大概意思是說「滬深綜合指數」即使上升,亦不代表一眾投資者有錢賺。原因簡單不過,大部分人都不喜歡炒賣指數成分股。原因相信大家亦耳熟能詳,甚麼「大價股犯本,升得慢」,又或者「成分股波幅不夠,轉身獲利比較困難」等等。

類似情況,亦在香港發生。大戶要營造好市氛圍,只需把恒生指數中的重磅成分股,如中移(00941)及滙控(00005)等輪流托高便可。但這不代表你買入的股份能跟隨上升,尤其是現階段機構投資者還是買得保守,傾向以「板塊輪替式炒賣」,代替單邊狂買指數成分股。

配售可歸納為三類

日前,中糧包裝(00906)和康師傅(00322)分別傳出有股份配售,最終,中糧包裝以5.51元配售1.66億股,成功集資近9.15港元。而康師傅則被傳為基金股東減持,昨日最終因折讓太少而乏人問津,落得取消下場。所以收市後便想起,跟新到任助手解釋如何看待自己持有的股票,突然有股份配售這回事。

在我眼中,股份配售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最簡單的的上市公司發新股籌措新資金,近日例子便有之前說過的中糧包裝,和光大國際(00257)。這類配售是最好的,因為配售得來的資金,都會歸入上市公司名下,有助公司發展未來業務,又或者改變資產負債表。

第二類是上市公司的財務投資者,把股份推到市場配售。所謂「財務投資者」,泛指基金或不管公司業務的策略性投資者。財務投資者有錢賺便沽貨,實屬天經地義。只是長揸的大型投資者,換了一班規模小得多的炒家,短期供求自然有變,股份的所謂「街貨」又自然多了很多。

最後一類,性質亦最差的,很自然亦是大股東配售,像太古A(00019)和太古集團配售太古地產(01972)般。因為母公司,又或者個人大股東,皆被認為是最了解公司運作和前景人士,連他們都願意減持股份,其他小投資者自然亦不敢掉以輕心。

但大家切勿一本通書看到老,有些時候,上市公司或相關人士,可能本來無意做配售。只是有些機構性投資者持股不足,又懶得在市場慢慢吸納,所以透過投資銀行向相關者求貨。

自己認為,光國和中糧包裝的配售皆屬於基金主動求貨,所以在消化一輪後,再升機會甚大。尤其是,這兩股份集資金額,遠比配售前的每日成交金額為大,接貨者要脫身,只有拼命炒上。

申銀萬國聯席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