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琪技:提防分期付款陷阱

時下各大銀行、零售商家和網上購物平台都用分期付款促銷。免利息、免手續費、免首期付款等種種噱頭引來不少圍觀者,加上每家銀行和商家不同的計算方法,導致各種「價格陷阱」防不勝防。原本為了省心省錢才選擇信貸,結果一不小心可能反而多用了錢,還要提防「沒按時還款」的個人信用危機。如果你真要慳錢,大概需要有會計師的水準。

實際上,商家和金融機構喜歡在「免手續費」上做文章,但一般市民忘記了其實還有「利息」。尤其是當你選擇支付的期數愈多,最後實付總價與原價之間的差價就愈大。雖然銀行承諾了不收手續費,但消費者依然要支付比特價更多的錢。相反,不少商家也以「免息」為誘惑,實際上,這意味着仍要掏出一筆不菲的手續費,不同銀行的費率不同,分期收取還是一次性收取也不盡相同。

手續費貨比三家

粗略統計,以12期為例,各大銀行的手續費基本在3%至4%之間,也有少數接近5%。也就是說,1萬元的產品,在「免息」的赦免牌下,最後仍要繳納數百元不等的附加費用。不要以為銀行都是一個收費標準,如果貨比三家,可能還有收穫。值得留意的是,不同銀行的手續費收取方式不同。有些手續費按月收取,有些分期付款手續費是一次性收取。即使是同一家銀行,在不同的購物平台手續費也有差異。同是6 期的分期付款,A銀行信用卡在B購物平台每月的分期手續費費率是0.699%,而同是A 銀行信用卡在C購物平台,每月分期手續費費率為0.417%。

避免慳息買貴貨

如果看穿了銀行的「伎倆」,這也不表示可以「佔便宜」。一些銀行推廣信貸時,如達到一定金額可享受6期或12期分期付款0利息、0首期付款、0手續費的活動。雖然有銀行對各種費用「全免」,但消費者仍要注意報價。有消費者在選擇一款免息免手續費的手機時,報價5,499元,但最後發現在其他地方和網上購物平台的同款手機實際報價並沒有這樣高。分期付款費用是全免了,但買的價錢卻是貴了。

消費者亦需注意分期付款的條款,如想提前還款,麻煩可能更多。如果選擇了分期付款,最好不要再提前還款。如果持卡人提前還款,大部分銀行都對剩餘分期的手續費照常收取,個別銀行則要罰多一期的手續費。

創盛理財董事 陳寶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