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二十九個省,隨便一個都大過歐洲一個國家,我大膽講句,世界上冇一間企業可以覆蓋整個中國市場,所以發展中國市場有兩個字,第一個字係『Don't be greedy』(別要貪心),第二個字係『Don't be speedy』(別要急)。」捷榮國際控股主席兼行政總裁黃達堂(Peter)接受本報專訪時表示,發展中國的概念是既「Focus」(集中)又「Target」(有目標)。
記者:何玉婷 攝影:羅錦鴻
創立八十周年的捷榮集團,過往九成生意靠本港貢獻,但亦不忘放眼神州。捷榮將於未來兩年,集中發展珠三角及長三角兩大區域,是因為兩地佔內地國內生產總值比重最高,而且消費力最旺盛。
黃達堂將從前設於珠海的廠房搬到位於珠三角中心的東莞,以照顧珠三角需求,亦有意將東莞廠房轉化為一個綜合服務中心,集生產、物流、中央廚房、研究及開發,甚至是品質保證於一身,欲開發客戶服務系統。
捷榮早在九○年代便於中環開設咖啡店,惟Peter揚言,不會再走入本港零售市場。「Retail(零售)肯定一樣嘢,就係喺China(中國)。香港?Forget it!(別想)」,他指,在本港經營零售要面對「三高」,「租金高」、「人工高」及「原料費高」,所以目前只在珠三角開展一間Grab & Go(外賣)零售店,再以半年時間試驗市場水溫。
他並強調,走入中國要以連鎖式經營,想在中國「爆」,一定要行特許經營權,而將服務及食品標準化的成功例子,只有小肥羊及稻香(00573)。事實上,捷榮過往九成業務均在餐飲,現在已開拓快消品及零售市場,開設自家專門店,更參與出口貿易。
捷榮打造的咖啡、紅茶王國在本港的市佔率高逾80%,向茶餐廳、McCafe,以至海逸酒店供貨,業務的上升空間似乎有限。集團上半年收入2.84億元,按年增18.3%,惟純利卻暴跌42.7%至僅314.5萬元,Peter形容業績是「差強人意」,而幕後黑手是於去年創三十年新高的咖啡期貨價格。他解釋,期貨對沖是在管理系統中最重要的項目,用以控制成本,奈何咖啡期貨於早前升至約3美元一磅,近日已回落至約1.6美元,生意亦見回轉,但坦言對沖存在非常程度的困難。
不過,他對金融學上「先在期貨市場對沖才可買貨」的「對沖」說法深感懷疑,「任何人做生意都有貨底,就算你喺第一日打開門口做生意,你都要先入貨啦,點先對沖後入貨?對沖有長倉和短倉,並非單方向,如果跟概念話只可長倉,唔可以短倉,(咖啡期貨價)當由約3美元水平跌至1.6美元,點長倉?一定係短倉!」所以,他現在做的是「商品交易」(Commodity trading),而交易量不會高於十二個月滾動(Rolling)生產量。
黃達堂認為捷榮強項是客戶網絡與物流,只要將供應客人的產品項目提高,收入即可倍增,故冀推動業務多元化,集中研制飲料、麵類、奶類及凍肉四大市場潛力高的食品,但稱要借力引入戰略夥伴,可能採用購併方式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