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宏觀經濟增長放緩陰影下,內地地方政府近期爭相透過加大投資來刺激經濟。據一項統計顯示,在過去五十日地方政府公布的投資涉及金額合共達7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不過,內地傳媒引述銀行管理層透露,在地方政府投資衝動很強影響下,銀行亦承受很重的壓力,並已因此引起了中銀監的高度關注。
「地方版」的產業規劃密集出台,涉及的投資動輒逾萬億元。於本周一,廣東省委省政府召開關於海洋經濟綜合試驗區發展規模會議後,提出177個重點建設項目,總投資達過萬億元。同日重慶市政府亦發布工業領域主要產業的三年振興規劃,列出在「十二五」期間,全市工業將累計投入1.5萬億元,建成七大千億級及30個百億級的產業集群,同時亦訂出工業總值要突破3萬億元。
「自製」逾萬億元促進經濟政策並非局限於一線城市,浙江省寧波市更早在七月中已下發26條新政策,涉及的範圍由清費減稅、擴大消費至科技創新都包涵在內。
對於地方政府推陳出新的地方版「四萬億」計劃,銀行的分支機構亦面臨很大的壓力,不過有銀行管理層透露,總行方面並無因此而「鬆手」。監管部門亦努力於「穩增長」與「防風險」之間尋求平衡,但此舉並不等同平台融資渠道會因此而徹底放鬆。
接近監管部門消息指,上月底召開的一二年第二次經濟金融形勢通報分析會議上,銀監會主席尚福林直言「地方政府融資平台貸款風險仍比較突出」,更首先指出少數銀行平台貸款不降反升,於平台貸款總量控制上面對較大的壓力。
針對地方政府的穩增長措施可能引發地方信貸危機,監管部門已重申要嚴格執行信貸分類結果,有分析員坦言在面對10.7萬億元的地方債務及即將臨近的償還高峰期,地方版「四萬億」的融資及投資能力難與○八年時的政策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