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價在今年第二季的表現,是金融海嘯以來最差的,下跌超過百分之四,促使很多投資黃金的對沖基金全面清倉。不過,正所謂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漏夜趕科場,投資界兩大名鱷——大炒家索羅斯及「賺錢之神」普爾遜,不約而同以行動顯示睇好金價,兩人旗下的對沖基金,在第二季大舉增持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究竟背後有甚麼玄機?
雖然金價走勢真的麻麻,但投資者並無離棄,全球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所持有的實金,在上周創出二千四百一十七噸的紀錄新高,索羅斯及普爾遜兩人更是大手筆增持。如按SPDR每基金單位周二在美國收市價約一百五十五美元計算,索羅斯動用八千七百多萬美元增倉,普爾遜加注金額更達七億美元。投資大鱷向來賭性強,今次賭甚麼?打賭歐美無力化解財政及債務危機。
自古以來,黃金一直被視為保值工具,因為供應有限,不能憑空製造出來,價值有保證,在一九七一年「金本位制」消失前,是歐美主要貨幣的支柱,就算後來金本位制解體,黃金用來對沖通脹、維持購買力的功用,仍然深入民心。不過,在金融海嘯爆發後,經濟急劇放緩,通脹普遍不嚴重,為何金價依然拾級而上屢創新高呢?難道黃金的角色有變?
其實,通脹可從兩個方面看待,最顯而易見的是物價上漲,相對應的另一面是貨幣購買力下降,是一體的兩面。黃金在亂世受到青睞,歸根究柢是用來對抗「法定貨幣」不斷貶值。金融海嘯後,歐美都是靠放水救經濟,其中又以美國及英國推出的量化寬鬆政策印銀紙印得最兇,當所謂的法定貨幣被無限量創造和供應,購買力自然大打折扣,買黃金無論是避險或保值,都是殊途同歸。
當明白了黃金在抗衡貨幣貶值的作用,便明白投資者為何不離不棄。雖然今年以來市場對美元資產的避險需求上升,間接拖累金價,但美國經濟並未脫離危險,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的機會仍高,加上減稅減開支的所謂「財政懸崖」逼近,顯示美元並不可靠。至於歐洲,歐元區能否避過解體仍屬未知數,為了減輕財困國的債務負擔,歐央行最終難免要印銀紙買債,甚至借助通脹幫人減債,歐元同樣不可靠。
普爾遜過去甚少公開評論經濟,索羅斯則以思想家見稱,經常公開議論歐美金融危機,看法多屬悲觀,多次批評歐元區出手太慢,救市藥石亂投。兩大名鱷加注黃金,可視為打賭歐美經濟繼續惡化,央行將要大印銀紙救市,令美元歐元這兩大法定貨幣氾濫,變相貶值,屆時將支持金價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