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年初將今年經濟增長指標定為7.5%,反映中國經濟開始進入「調結構」階段,在外圍放緩陰霾下,中央政府已推出減息、刺激投資等措施,隨着官方上月公布第二季經濟增長為7.6%,上半年則為7.8%,令一眾分析相信,中國經濟或已在去季見底,但近日公布的一連串數據,卻令市場擔心最壞時刻或未到。
大行降低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巴克萊及美銀美林分別下調該預測至7.9%及7.7%,但這些預測已包含對人行鬆銀根的預期,前者料人行下半年分別降息及存準率1次及2次,後者的預測則為2次及3次;惟這些措施的成效亦遭到質疑,瑞信亞洲區首席分析師陶冬早前指出,中國已陷入「流動性陷阱」,即貨幣政策已失去推動經濟的效果。
貨幣政策失效,意味着中國或需依靠財政政策,即直接投資於基建,鐵道部上月提高今年計劃投資額16%至4,700億元(人民幣‧下同),美銀美林亦認為下半年鐵路基建投資會續改善,但不足令全年增長「保八」。
宏觀經濟弱,行業盈利不能幸免。鋼鐵與水泥業一向與投資主導的中國經濟息息相關,但中鋼協指上半年中國鋼企盈利大跌95.81%,僅為23.85億元。中國水泥協會則指首5個月水泥業盈利按年大跌56%至153億元,收入只輕微增長0.07%,毛利率亦大幅下降6個百分點至14.81%,水泥價格更是連續14周出現下跌。
回顧七月內地數據,本月初公布的七月製造業PMI數字按月回落0.1至50.1,雖企穩於50的盛衰分界線之上,但卻已是連續第三個月回落,但更「驚嚇」的卻在後頭。上周公布的多項數據均令市場失望,亦反映「三大引擎」同時放緩,首先是投資方面,首7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按年共增20.4%,稍遜預期的20.6%,消費方面,首7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13.1%,預期為13.5%。
但最令市場「大跌眼鏡」的則是七月出入口數據,出口按年只增1%,遠遜市場預期的8.6%,而進口增長為4.7%,同樣較市場預期的7.2%相距甚遠,商務部首次承認要達到10%增長目標,下半年壓力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