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海嘯後,美國金融業形象跌到谷底,現在雖然未完全恢復元氣,亦總算穩定下來,於是再度露出金融霸權本色,希望重奪領導地位,與紐約齊名的兩大金融中心——倫敦及香港,勢成為攻擊目標。美國一方面藉着打擊洗黑錢,削弱倫敦作為全球資金管理中心的功能;另一方面則藉着圍攻在港上市的中資股,破壞投資者對港股的信心。在一輪惡搞後,美國能否奪回話事權仍未可知,但至少可貶低其他金融中心的聲譽,為紐約護航。
一場金融海嘯徹底暴露美國金融業的貪婪本性,置公眾利益於不顧,為平息民憤,監管機構紛紛補鑊,當中最為激進的應是由聯儲局前主席沃爾克制訂的「沃爾克法則」,要求大型銀行把業務分家,又禁止自營坐盤交易等。美國有很多金融機構曾批評這些法規等於自綁手腳,把生意拱手讓給歐洲及亞洲,極之不公平云云。現在看來,美國正企圖迫使競爭對手跟這一套,以保護美資金融業。
當然,要令別人就範便要找到對方的弱點,針對倫敦,便是以海外資金來源監管較寬鬆為突破口。美國與很多國家為敵,不斷施加制裁,嚴格來說屬於「私人恩怨」,與其他國家未必相干。不過,由於涉及制裁的法規,管轄範圍可無限延伸,其他國家的金融及商業機構,只要在美國有生意便會墮入法網。
總部設在倫敦的滙控及渣打,先後遭指控洗黑錢,以及與被美國制裁的國家有來往,便很難不令人相信沒有政治圖謀。這些英資大行固然要花很多資源應付指控和訴訟,並面臨重罰,而更重要的是可以警戒倫敦的金融機構,美國不准做的誰都不能做,休想瞞天過海吸納全球資金,這肯定會削弱倫敦作為全球資金集散地的重要性。
至於香港,打擊重點是作為港股支柱的中資股,又以民企股為甚。眾所周知,香港是內地企業上市的首選地點,而民企股更是未來新股主力,要削弱市場對港股的信心,哪裏是切入點已清楚不過。過去一年,來自美國的沽空研究機構空群而出,瞄準多隻中資股發表負面報告,更不諱言沽空圖利,搞到投資者聞中資股色變,信心落到谷底,不知何時復原。
無論沽空研究機構的論點是否有根有據,受攻擊的股份都會大插,水洗唔清,港股的集資功能已被大大削弱,排名一落千丈。可惜香港監管機構完全束手無策,美國監管機構更像是樂觀其成,處境十足英資銀行被指控洗黑錢一樣,肉在砧板上任人宰割。美國的做法根本就是金融霸權,就算無法重拾嘯前的霸主地位,也要令香港及倫敦無好日子過,衰都要一齊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