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務危機處水深火熱,但為何歐洲國家未能協商出一套解決方案,李宏博相信,原因是歐洲各國有太多歷史瓜葛、有太多文化差異,以及說着不同的語言,令歐洲無法決心解難。時至今日,歐債危機已經進入讀秒階段,究竟歐元命運何去何從,答案可能只有歐盟國家自知。
現在是債仔惡過債主的年代,雖然身為歐盟最有財力的成員,但德國在歐洲事務的話事權相比一眾歐豬國家其實好有限,德國難對歐豬國家財政指指點點,近期希臘賴債的舉措,歐盟、歐央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所作的救市努力算是白費!
即將離任的IMF高層Peter Doyle近日指IMF可能放棄希臘的言論,李宏博認為,這只不過是反映國際間厭倦與希臘討價還價的普遍心態,IMF希望歐盟能夠落實推出歐元債券的財政聯盟和直接救助銀行。雖然一些較貧窮的南歐國家會同意這做法,但有人認為德國不會輕易就範,亦無可能在缺乏法律基礎上讓救市方案順利進行,索性讓希臘脫「歐」,是長痛不如短痛的做法。
最近有人提出希臘逐步脫「歐」的步驟,以減少金融震盪,例如由希臘政府先以舊貨幣德拉克馬支付居民薪金及退休金開始,以此方法慢慢退出歐元區,以一個用舊貨幣的軟性改變比起一個大動作對希臘更有好處,而且會帶來一個經濟增長機會,但亦有人認為希臘根本不能脫「歐」,亦不願冒此風險。
李宏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