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新股渴市 監管理念要變

在美上市的中資民企股爆出連串帳目及管治問題後,美國已大幅收緊借殼規定,類似的「後門上市」恐怕後無來者,想上市的民企需要另找地方,市場估計掛牌地點回到亞洲的機會甚高。無獨有偶,新加坡證交所宣布,在下月開始大幅提高企業上市門檻,反映各地證交所在爭取新股上市時,求量之餘也求質素,以免被一粒老鼠屎搞砸一窩粥。

新加坡的上市新要求,的確比之前緊得多,除了市值門檻提高之外,還對企業過去一年的稅前盈利,以及過去三年的營運收入,提出更多要求,而最低招股價亦提高逾一倍。這些要求對大企業應該沒甚麼問題,影響最大的顯然是中小型企業。星交所解釋,希望吸引高質素及市值較大的企業掛牌,鞏固市場地位。這講法只說對了一半,因為愈來愈多投資者對新股上市後迅速走樣大表不滿,批評證交所的上市要求太寬鬆。

不過,相對香港對企業上市的要求,星交所的新規定在最低市值、盈利及營運往績方面,一部分門檻比香港要高,與港交所爭奪新股的決心仍然極濃,但不是偏重中小型企業。很明顯,新加坡並非來者不拒,目標主要是優質企業,要有相當的賺錢能力,如果能夠確保這些企業質素良好,便可順勢打造優質新股市場的生招牌,毫無疑問是衝着香港而來。

經歷連串民企風暴後,各地不約而同從上市源頭做改革,香港也沒有例外。雖然新股上市門檻無變,但證監會早前建議大幅收緊對保薦人的規管,將來如發現在上市前的盡職審查工作有疏忽,保薦人有可能要負上刑事責任。這一招在市場惹來極大反響,有投資銀行更警告可能會把業務轉往監管沒那麼嚴厲的新加坡。不過,觀乎新加坡亦在提高門檻,相信正本清源是大勢所趨。

香港從源頭開始確保新股有一定質素,做法並無不妥,但顯然並未足夠,監管機構還應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現時本港的監管原則是披露為本,投資者責任自負,這做法對於一些在上市後迅速走樣的民企,顯然沒有足夠阻嚇力,反正過了海便是神仙。因此上市後仍需要持續監控,監管機構對可疑違規活動主動出擊,才能令質素保持下去,維持市場的信心。

在成熟市場,仍未上市的大型企業所餘無幾,中小型企業將取而代之成為新股主流,監管理念需要與時並進,以往的「輕觸式監管」看來已不合時宜,需要更積極及可持續的監管。正所謂富貴險中求,上市門檻定得太高並不明智,量與質之間應該要平衡,新加坡已出招,香港將如何接招呢?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