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00005)被質疑協助環球洗黑錢。美國參議院調查報告發現,滙控在墨西哥、中東、日本等多個地區的交易監管不力,讓恐怖分子、販毒集團等有機可乘,單從報告所提及個案計算,滙控參與涉嫌洗黑錢或可疑的交易額達300億美元(約2,340億港元),而當中香港亦涉及在內。有參議員警告,滙控隨時會被當局考慮「釘牌」。
歷時一年的調查規模龐大,有關方面總共翻查140萬份文件,並向75位滙控職員及銀行監管人員查詢,主要從高風險客戶、逃避外國資產控制辦公室(OFAC)的防衞措施、為與恐怖主義有關連的組織提供融資等五方面作調查。
調查揭露滙控對各地的交易監管不力,當中詳述墨西哥相關交易漏洞,○七年至○八年間,墨西哥滙豐向美國滙豐匯入70億美元,金額遠超過當地銀行,交易可能與當地販毒活動有關,但滙控對此異乎尋常的交易量缺乏有效監管。
中東地區亦是「重災區」,例如○一至○七年間,滙控處理近2.5萬宗與伊朗有關的可疑交易。由於伊朗備受制裁國交易禁令,故該些交易利用迂迴手法,由美國滙豐與其他滙控子公司出面交易,涉及金額高達194億美元。而一些與恐怖組織有聯繫的中東銀行,亦與滙控有業務往來。
亞太區也不能「幸免」,報告指出,滙控在少於四年內,向日本Hokuriku銀行清算2.9億美元的旅行支票,由於旅行支票性質易被用作洗黑錢,但滙控未有有效利用內部資料系統作監察。
負責報告的委員會主席Carl Levin稱,滙控透過美國分支,為各國客戶提供美元服務,惟該行對遵守美國的銀行規例態度鬆懈。若銀行未能堵塞其分支的漏洞,當局應考慮撤銷其在美國的經營執照。
面對釘牌危機,滙控昨發表聲明,承認過去的監管準則未能符合監管機構及客戶的要求,集團將承認失職及為此致歉,將盡力糾正過錯,包括重組環球架構,令集團更便於管理;大幅提升資源,環球監管開支雙倍增加;實行單一最嚴格監管標準,以風險管理為目標,促進集團內部資料交流,及在高風險國家,增設「風險過濾」等。
聲明亦稱,「與委員會合作令滙控獲益良多,亦了解到以往的監管力度不足,相信此案可令銀行界上了重要一課。」事實上,有分析認為,今次滙控被查只是開端,隨時成為其他同類案件的「路線圖」,為監管銀行打開新一頁。
報告指出,財政部貨幣監理局(OCC)在過去六年以來,即使有足夠證據證明滙控未有效監控洗黑錢活動,卻完全沒有採取行動。OCC在一○年時已曾揭露滙控數項有關嚴重錯失,包括未能控制達60萬億美元的帳戶活動,及未有審查1.7萬宗可疑帳戶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