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市場嚴峻 睇清前路自救

近日九隻新股同期招股,激烈對撼實屬少見,可惜未掀起熱潮,個別新股公開發售更是不足額,能夠順利掛牌已算有交代,凸顯新股市場形勢嚴峻。港股上半年的新股集資額只有約三百億港元,全球排名插水式下跌,若然下半年未見好轉,恐怕連一些國際會計師行保守估計的千億大關亦難達標,正是時候反省問題出在哪裏,並且全力急起直追。

招股反應不理想,當然可歸咎全球經濟不景氣拖累。根據統計,全球新股市場首六個月的集資額較去年同期減少約一半,新上市公司數目亦減半。不過,香港的表現明顯比全球平均水平差,集資額勁縮七成,但新上市公司數目只減少一成半,可見多屬規模較細的企業。另一方面,亞洲新股市場不乏逆市奇葩,馬來西亞憑着兩家具官方背景的企業上市,成為今年全球第二及第三大新股集資,排名超越香港,當中有幾點值得反省。

首先,香港新股上市資源確有乾涸的危險。馬來西亞能夠輕鬆打贏香港,全賴兩家巨型「半國企」上市集資近四百億港元。香港過去多年榮膺集資第一,也是依靠內地大型國企上市,可惜這類巨無霸已買少見少,而且內地經濟地位提升,不像以往要靠引進海外股東來壯聲威、助改革,在市況低迷下,就算仍要上市,也肯定不會急於一時。

其次,香港近年大力吸引海外企業來港,作新上市或雙邊上市,實際難寄厚望。新興市場企業是香港力爭的對象之一,上半年全球十大新股中便有三隻來自新興市場,可是從馬來西亞的例子可見,他們很明白甚麼叫肥水不流別人田。所以來香港的新股多屬發達市場的企業,又或已上市的新興國家企業,目的是利用「中國暢旺的需求」獲取高估值,以現時情況,恐怕要等到中國經濟擺脫陰霾才會再度活躍。

第三,香港恐怕必須接受現實,未來新股主力將是內地民企。可惜在接連爆發民企風暴後,這類股份的形象一落千丈,投資者充滿戒心。試想想,連一眾國際知名「股神」也自嘆看不透,自以為精挑細選下依然中招,對民企股以至港股的聲譽肯定造成極大損害,不知要做多少補救工夫才能挽回信心。

其實,依賴民企新股突圍並非不可能,成功變巨企的亦有先例,但質素相當重要,監管上必須把好關,如果久不久便來一場風暴,休想由民企為新股擔大旗。此外,海外大企業來港雙邊上市,技術上當然無困難,可是在國際上有名氣,在港掛牌後則淪為成交淡靜的冷門股,成何體統!至於大型國企,在國策支配下,要來的始終會來,惟望早日時來運到。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