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系列中央惠港措施中,推動深圳前海與香港合作,絕對稱得上重中之重,與其他措施相比,分量大得多。前海發展是一個鴻圖大計,需要多年時間來完成,內容之龐大和複雜,牽涉的不僅是深圳和香港合作,背後其實也預示着與上海在發展國際金融中心方面,存在直接競爭。可以說,前海發展將掀動港深滬的一場三角戰。
深圳市市長許勤預計,前海在二○二○年將成為世界服務貿易的重要基地,生產總值達一千五百億元人民幣。無獨有偶,上海也是以二○二○年為目標,屆時要發展成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等。至於香港,本來就是國際金融中心,到了二○二○年,究竟是三雄鼎立抑或有人歡笑有人愁,未來的七、八年十分關鍵。
根據中央規劃,前海會以「先行先試」方式建設金融業對外開放的示範窗口,具體措施包括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點跨境貸款、支持企業在港發人債、設立股權投資基金、創立金融交易平台、降低香港金融企業的准入門檻、吸引國內外機構設立管理及營運總部。這一大堆發展目標,實質就是以金融為主的服務,與其說要成為服務貿易基地,倒不如說是國際金融中心來得更貼切,抗衡上海的味道極濃。
事實上,在前海發展規劃中,不少是模仿或照搬香港的一套。以往深圳經常以銀彈政策吸引大企業落戶,成效卻不顯著,主要原因是軟件配套不足。所以現在主力吸引香港的金融機構及專業服務包括法律、會計及電訊等,到當地合資或獨資開業,便可填補軟件不足。在吸引國際企業設立總部方面,所得稅的稅率大幅降至百分之十五,恰恰與香港的利得稅睇齊。換言之,兩地的營商環境將愈來愈相似。
由於前海發展需時,香港短期內仍會佔優。香港已是人民幣離岸中心,前海如要試點開放資本帳,合作夥伴便只得這一個。在跨境貸款方面,香港銀行業肯定受惠,多了生意。其他專業服務正面對飽和壓力,需要尋找新市場,前海無疑是有待開發的處女地。可是當前海發展上了軌道,國際大企業的總部已紛紛落戶,屆時是否還用得着香港呢?
經濟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合作則是各取所需,在不同階段有不同需要,直至再無共同利益為止。上海已被欽點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及人民幣定價中心,深圳選擇了借助香港發展本身的金融中心,而香港則需要前海提供商機,力求鞏固金融中心地位,三角戰的格局已經很清晰。所以惠港措施只是短期支持,競爭則屬長期,香港仍要想辦法避免被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