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國家發改委指前海政策不涉及港股直通車,但昨日仍有惠及港股的措施,包括兩隻港股ETF獲批內地上市,以及首隻使用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額度的A股ETF亦獲批在港上市;另外中證監亦指會研究降低來港上市企業規模要求;有業內人士認為措施對港有利,但亦有分析指短期內未必能見效。
證監會昨公布,認可首隻(RQFII)A股ETF於港交所(00388)上市,證監會資料顯示,該ETF為ChinaAMC CSI 300 Index ETF(83188),由華夏基金管理,該基金經理可使用RQFII額度直接投資A股。
除RQFII ETF外,市場期待已久的港股ETF昨亦獲批,恒指公司公布,已於內地授權發行兩隻分別與恒指及國指掛鈎的ETF,前者將由華夏基金管理,於深交所上市,後者由易方達基金管理,於上交所掛牌。
然而,fundsupermart.com(香港)總經理黃展威質疑措施有多大利好作用,他解釋內地投資者已慣於投資A股,未必對港股ETF有太大興趣,而安碩A50中國(02823)目前於本港的受歡迎程度亦不高。
此外,中港兩地昨日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補充協議九(CEPA 9)中亦有促進兩地資金融通的措施。
中證監發言人昨日指出,目前到港上市的內地企業仍以國企為主,資產規模要求為4億元人民幣或以上,希望通過適度降低資產規模要求,使規模較小的優質中小企來港上市。
CEPA 9亦指出中央會積極研究降低香港金融機構申請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門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發言人回應指,門檻降低好方便長期資金如退休金等投資內地。
中銀國際副執行總裁謝湧海表示,這次兩地的金融和經濟合作的覆蓋面都較以往廣,例如簡化廣東地區企業來港上市的程序,又例如中港商品期貨合作等,都是有效使用香港融資平台,以及強化港交所剛購入的倫敦商金屬交易所(LME),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肯定會有提升。
財庫局則指出,內地國企作為進出口商品期貨商其市場規模持續發展並逐步趨向國際化,而在港交所收購LME後,將更具條件加深兩地合作。
高盛報告亦認為,中央「送禮」措施於未來數年貢獻有限,維持對港交所「沽售」評級及目標價93港元。
另外,易方達昨公布其在港推出的人民幣固定收益基金首次派息,每單位1元(人民幣•下同),而截至六月二十五日,基金規模已達10.6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