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到「七一」回歸,中央官員「偷步」向傳媒放風話領導人來訪時,會向香港送來大禮,市場提早興奮,本地銀行、券商甚至是跌到一仆一碌的零售股一度反彈,但經歷過多年洗禮,市場對中央送禮的興奮反應愈來愈短暫,亢奮後每每打回原形,上周尾段大市隨外圍勢弱而顯著調整,反映送禮並非萬靈丹,且藥效有限。基於下半年外圍狀況難測,內地都要面對經濟放緩的現實,後市依然是半暗半明,摸着石頭過河,小心為上似乎更實際。
回歸以來,中央先後多次向港送禮,要數最有分量的,肯定是○三年七月推出的港澳個人遊。當時世紀疫症沙士恐慌剛過,政府連番舉措失當造成50萬人上街宣洩不滿,狀況跟今年新一屆政府交替時的混亂不安類似,有別的是○三年經濟非常低迷,恒指曾觸及8,332點低位,不到九七年高位16,820點的一半;樓市處於低谷,樓按負資產宗數高達10.5萬宗,佔所有按揭比例逾兩成。
就在前景茫茫之際,中央突推出個人遊計劃,由廣東省4個城市開始,逐步擴大範圍,直接刺激旅遊相關消費,令整個經濟「活起來」,○四年訪港旅客人數突破二千萬人次,相關收益918億元,較○三年增長兩成。去年訪港旅客錄得4,200萬人次,內地客佔比高達67%,再創歷史新高,帶來的旅遊收益更突破2,500億元,是○四年收益的1.7倍。
效應所及,旅遊、零售、餐飲業全受惠,本地零售股水漲船高。以○五年才上市的I.T.(00999)為例,上市價1.95元,○八金融海嘯時一度跌至0.1元樓下,一一年當內地人消費正盛的時候,曾升至8.095元歷史高位,百倍的驚人漲幅,大大拋離同期股市,成為奇葩之一。
其實,大禮之外,中央亦不時送上其他「小禮」,包括人民幣CEPA、人民幣結算業務、RQFII等各項有助推動收益的政策,但相關影響只限於個別受惠行業,開放程度及覆蓋面有限,帶來的雷聲雨聲未算很大。回顧過去十年,更發現香港家庭月入中位數實際倒退了2.9%,反觀新加坡同期家庭月入中位數卻錄得實際增長18.1%。
把戰線稍為拉長,一九九七年香港本地生產總值(GDP)是1,763億美元,新加坡只有993億美元,到二○一一年,香港增至2,433億美元,累積增幅38%,新加坡卻增至2,598億美元,累升1.6倍,超越了香港。
內地旅客個人遊振興本港經濟的同時,相關負面影響逐步浮現,物價、租金飆升、雙非孕婦問題更加觸動港人神經,新一屆政府已表明無意擴大個人遊或自駕遊,計劃所帶來的爆發威力亦近尾聲。大部分本地零售股從去年中高位急速回落,跌幅超過一半,加上受租金等各樣成本上升影響,個別股份業績開始走樣,東方表行(00398)一○至一一年度多賺近倍,上周剛公布最新年度業績,盈利倒退25%,上周四股價急挫12%。
今年新一屆政府上場前,正值環球經濟出現一個又一個危機,中央罕有地提早放風,由發改委官員向外透露會送來大禮,市傳最有可能落實的是港股ETF(交易所買賣基金),即俗稱「半直通車」。另外,人民幣離岸中心業務將進一步擴大,包括提升發行人民幣債券規模、設立人民幣對外貸款基金辦事處、提高個人每日兌換人民幣金額上限、以及設立深圳前海金融創新改革等等。禮物偏向金融業方面,消息傳來,禮物未送,相關股份有理無理炒起先算,本地金融股、券商股頓成市場焦點。
若然人民幣兌換上限提高,對現時力爭成為人民幣最大離岸結算中心的香港而言,自然是一大助力,中銀香港(02388)可算是其中最有機會跑出的一隻本地金融股。股份上周觸及24元高位,可見坊間睇好者眾,但24元見阻力,再升動力不足,獲利盤亦似趁高食胡,令股價高位調整。
不過,中銀可算是一隻有名有實的受惠股,去年盈利增長26%,經營質素理想,姑勿論今次送禮的效力如何,短線是否炒得過龍,人民幣要走向國際化,香港作為世界主要外匯交易中心之一,的確可扮演當中的重要角色。以股論股,中銀估值跟其他本地銀行股相若,未反映本身的優勢價值,七一前再炒一轉的機會不低,不妨趁調整再入貨。
另一炒得如火如荼的類別就是預期將受惠港股ETF的券商股,包括中信証券(06030)、海通(06837)、國泰君安(01788)、申銀萬國(00218)和第一上海(00227)。其中,中信証券作為內地最大券商之一,實力雄厚,但今年預測市盈率25倍,唔算好吸引,況且早前推出的RQFII效果好一般,市場唔多熱衷,大家不宜有過分期望,始終目前魚缸的人氣大不如前,券商業務短線亦難發圍。
券商股炒過幾日之後,上周大都從高位明顯回軟,非常短癮,除非中央送來的大禮非常之出人意表,否則現時才入市就算唔係接下火棒,都難望有好大升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