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洲一直以緊縮財政應對;相反,美國除以積極的貨幣擴張政策回應本國的債務和信心危機,聯邦政府支出溫和增長,稍為抵銷了州政府的財政緊縮。結果是歐洲主權債務問題愈演愈烈,經濟委靡不振且大部分歐元區成員國已再陷衰退;相反美國經濟持續復甦,失業率下跌至8.1至8.2%。歐元區更隨希臘或會退出面臨瓦解的可能。
然而,美國本土政治持續發酵,時值大選年,共和黨人不斷攻擊奧巴馬政府縱容財赤。早前更藉不通過放寬聯邦政府債務上限要脅政府,最後奧巴馬為了避免政府運作癱瘓而簽署了同意書,在二○一三年須把聯邦政府支出大減千億美元。加上布殊年代通過的減稅措施到期自動完結,如果這些緊縮措施均落實,一三年美國恐怕會變成今天歐洲的樣子。
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李治教授近日在《金融時報》撰文,認為美國財策歐洲化、歐洲勞工政策美國化將造成可怕的魔鬼組合,可能會製造經濟災難。但經濟災難完全可避免,央行和財政政策仍可大派用場,指央行和各國政府已無法寶可用全屬誤解。
事實上,伯南克和奧巴馬政府過去幾年的政策方向可說十分正確,說他們把美國經濟從懸崖邊緣拯救過來一點也不為過。事實上在雷曼兄弟破產後,美國每月失去的職位數量經常是以十萬計、甚至五、六十萬計。伯南克和奧巴馬政府成功地扭轉這個情況,失業率亦由10%以上明顯回落,很多人憂慮的惡性通脹亦沒有發生。
批評奧巴馬讓總體債務持續上升絕不公平,因為要赤字由GDP的逾百分之十一下子跌到零根本沒有可能。致力收緊財赤的歐洲不但同樣不成功,還造成了希臘西班牙等國等同大蕭條的25%失業率。而世界上根本沒有一個國家能由10%的財赤比率在兩三年間變成平衡預算。
有人批評伯南克買債等同印銀紙;又指以債養財政支出不可能解決原本正是過度舉債所造成的問題。這些人士不是不了解金融危機的特質,就是不了解債務危機的特質。
挽救金融危機,重點必然是在挽救信心。是以為債仔減輕利息負擔十分重要,像歐豬國在疲弱經濟環境的要捱6至8%甚至以上的利息,根本沒有人會信,市場信心又如何能恢復呢?買債直接可以拉低國債和按揭息率,是以最能挽回市場信心。債務危機問題其實不在於債務的總量而是在於債務的結構。任何債均有債主和債仔。是以全球淨負債一定是零。債務危機關鍵在負債者的還債能力。解決債務危機關鍵在於重整債務結構。
香港大學經濟系學士、多倫多大學經濟學博士,專攻政策研究。研究範圍包括社會保障、教育、醫療、房屋、宏觀經濟、國際金融等。曾任職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經濟部及安大略省經濟局,回港後在香港中文大學及嶺南大學先後任教,現為嶺大教授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何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