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指在上星期跌至18,577點的低位,較五月二日開市回落了接近三千點,暫時符合筆者在去年底預測二○一二年「先低後高」的格局,即在上半年出現C浪的調整,股市出現「第二隻腳」的下跌,然後年底前藉內地政策放鬆,重新踏入新一輪的升浪。現在上半集的劇情,與筆者去年底的預測完全脗合,而未來的重點,將會是以下兩個問題:
第一、C浪在甚麼時候見底?
第二、何時港股再能重拾升浪?
對於第一個問題,筆者目前仍沒甚麼頭緒:在熊市ABC的三個浪中,A浪和B浪的幅度,相對是較容易估計的,特別是B浪的反彈,通常都是A浪跌幅的一半;但C浪的跌幅,卻完全無數可計,而C浪會否跌穿A浪的低位,也未能肯定。
在過去三次的熊市中,一九九八年發生的亞洲金融風暴,港股受到國際炒家的狙擊,由11,926點跌至「官鱷大戰」時的6,545點,整個C浪的跌幅為5,381點;在二○○三年非典型肺炎出現的時候,恒指從B浪的12,021點,跌至C浪底部的8,332點,跌幅為3,689點;最近一次就是二○○八年次按問題引發的金融海嘯,港股從B浪高位的26,387點,下跌到C浪底的10,676點,跌幅為15,711點。從以上的三次C浪,以及世界各地很多的例子,C浪跌幅都是無數可計、無迹可尋的,由於C浪是最後的一個浪,帶一點「Free Falling」的感覺,所以很難計算C浪的跌幅。
其實要分析C浪,重點是要看群眾心理,是否大部分人都看淡後市,每天湧現最壞的消息,散戶心情變得惡劣,預測恒指目標愈估愈低;假若這些特徵出現,就代表C浪才能完結。由於今次的牛市,並沒有出現五浪的瘋狂上升,所以C浪跌幅應該不會十分驚人,估計較二○○八年的C浪要溫和得多。
至於第二個問題,就要看內地的政策。根據中信証券國內研究部的分析,在政策掣肘減弱和政府對經濟下行擔憂日漸明顯的環境下,政策放鬆已經從市場理解「喊口號」的階段,過渡到「真槍真刀」的執行階段。溫家寶總理在五月二十三日主持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要根據形勢變化加大預調微調力度,提高政策的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積極採取擴大需求的政策措施,為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創造良好政策環境」,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估計未來可能從「引入民資、促進內需、加速投資」三個方面加強政策,貨幣政策也會放鬆。
由於內地的股市,見「政策底」即等於見到「股市底」,所以當政策轉為「寬鬆」甚至「刺激」的時候,市場得到流動性就會推動A股上升,港股亦可以重拾升浪。至於在何時發生?對不起,我也不知道,Sorry。
林一鳴
中信証券國際董事和企業高端客戶及證券業務發展主管,上海交通大學博士後、香港中文大學財務系哲學博士,曾獲選為「上海市1985年至2005年最優秀博士後」之一。被譽為「新波浪大師」的他,曾多次利用波浪理論準確預測股市走勢,更曾被南韓政府、國際金融機構及美國最大之按揭證券顧問公司邀任研究顧問。他過去撰寫逾30本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