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師筆陣:投資市場的悲哀現實

過去五周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有四周均錄得超過一百點的升幅,指數大起大落,令投資者聯想起去年資本市場異常波動的一幕,股市經過今年首季非常強勁升勢後,投資者不禁心中打上問號,究竟股市於年中會否步入調整局面。

如果深入探討近期股市波動背後因素,包括這些因素如何在全球資本市場不同環節所發揮的作用,你會發覺很大程度取決於歐美政府的政策制訂,對於那些深信資產價值應反映實際基本因素的人而言,現時情況最令人感到不安。

政府干預 扭曲市場

對於歐美央行應否加大市場流動性,各界看法迥異,但卻令歐美股市重新活躍起來,為了爭取時間(及希望)去理順經濟及金融市場基本因素,政策支持被視為近期風險資產保持升勢的關鍵。

然而,在收集來自歐美不同訊息後,股市投資者在額外流動性會否確實到來得出不同的結論。有部分官員傾向再發揮央行積極救市的角色,其他則認為加大流動性,只會推遲政府、企業及個人在今次金融危機所必須作出的調整,兩者看來未見有迅速妥協的餘地,而市場劇烈的波動也凸顯了上述對經濟前景看法的對立面。

看法迥異 股債動盪

雖然多家公司包括美國鋁業等於本月初公布的季度業績令人鼓舞,但問題是近期宏觀數據所描述的經濟面卻令人擔憂,包括中國首季經濟增長GDP放緩至8.1%(儘管這個經濟增長在其他地區已屬不錯水平)、較預期遜色的美國景氣指標、以及歐洲經濟衰退愈益惡化的迹象。

這兩種對經濟的看法暫時難言哪方會佔上風,拉鋸戰將繼續,直至一方通過政策突破或政策失效來攀倒對方。難怪許多分析家警告,股市的波動可能會維持一段時間,明白了事件的影響,有助於我們了解近期市場部分環節的表現,尤其是全球債券上周走勢出現分化,更是值得關注和有特別意義。

與股票相比,美國國債上周的波幅較小,但這某程度上是由於技術上的原因;令人失望的三月失業數字於前周五公布時,由於股市已收市,故只有債券價格立刻受到影響,而對股市的影響則延遲至上周一始反映。

故此,為作更公平的比較,我們應對比過去兩周的數據,惟即使如此,數據亦顯示股市比債市波動,而債息低企亦反映投資者對經濟前景審慎,有機會觸發聯儲局推出新一輪的量化寬鬆政策(QE)。

政策無效 危機依然

除美債外,經濟前景黯淡的訊號於歐債市場更為可見;上周歐盟周邊國國債債息再度急升,而西班牙國債的CDS價格更已升至歷史高位,意味着投資者認為其風險高企。

這一切皆說明,目前環球投資市場極度倚賴各國政府的干預;但這些政府自身卻同樣陷於困境,他們的政策既無法達至實質效果,但卻又難以從市場干預中抽身;這正是由目前異常不穩的前景、無效的政策,及失常的政治環境所導致的悲哀現實。

埃利安小檔案

太平洋投資管理(PIMCO)首席執行官,被譽為「世界上最聰明投資者」之一,於○九年及一○年獲選為「全球100名頂尖思想家」,曾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東部門副主任。他與PIMCO創辦人──「債王」格羅斯在金融海嘯後有關經濟低增長「新常態」(New Normal)言論,最廣為人熟悉,出名著作有《When Markets Collide》。

埃利安

搵樓18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