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三年,本港的新股集資成績均傲視全球,令紐約和倫敦這些傳統的國際金融中心亦相形見絀。能夠在強敵環伺的形勢中脫穎而出,而且奪得三連冠,成績得來殊不容易,必須額外珍惜和繼續努力,才可令光輝傳續下去。
新股上市固然是港股市場的榮耀,但換一個角度看,新股同樣是港股市場的創痛和夢魘。原因是近期多隻半新股發出盈利預警,上市未幾,業績嚴重「走樣」,令投資者忽然驚覺,原來在上市前經過重重審核,過關斬將才獲批上市資格的半新股,業績風險也是高不可測。
眾所周知,一家公司籌備上市,必須經過許多整理和修飾的過程,公司的業務和架構有時亦需要重組,部分是為了符合會計核數的國際標準、部分是為了符合上市規則的要求。但「化妝」的大原則是令「美女」變得更「美」,若公司為求上市另尋捷徑,將「醜女」幻化成「美女」,蠱惑投資大眾,基本已歪離原意。
理論上,所有交易所對新股都有嚴格的篩選要求,業績欠佳的公司,除非有亮麗的往績支持,公司本身又具備相當規模和知名度,交易所才有可能網開一面,否則業績較遜的公司根本無法跨過上市門檻,這對普羅投資者是一條最基本的保險線。
可惜,隨着一家又一家半新股公司發出盈警,差勁的業績原形畢露,招股書的盈利預測原來不堪一擊,令交易所設定的門檻和保險線不斷遭受衝擊,投資者對新股質素的信心不斷倒退。這種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做法,若任其長期存在,只會自毀長城,斷送香港的金融中心聲譽和投資者的信心。
投資市場有風險,股價有升有跌,是市場的鐵律,投資新股沒有理由只賺不賠,若市場出現突然巨變,超出一般可預期之內,令公司業績大倒退,應屬情有可原,外界難以深責。但大前提是上市公司必須作出充分披露,提出足夠的風險警示,不能剝奪潛在股東的知情權。
新股上市是細水長流的工程,不能只着眼於短期的成績,本港若要擦亮香港的新股上市招牌,作為前線機構的聯交所上市委員會,必須做好本分,仔細審閱和查證上市申請文件,將所有可能出現的人為錯誤或掩飾剔除淨盡。
須知一隻死蒼蠅足以弄髒一鍋粥,一而再出現半新股業績走樣,已經嚴重打擊投資者對本港整個新股上市制度的信心。監管當局必須趁市場人士仍未死心前加快整頓步伐,否則人心一死,要再建立就要付上加倍代價和努力。在馬拉松式的金融中心激烈競逐中,恐怕香港未必付得上這種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