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千變萬化,豈會只得沉悶的數字和艱澀的術語?像近日的牛(市)熊(市)激辯,就將當前的股市動物形象化。趣味點看,金融世界猶如動物農莊,除牛、熊、大鱷、羊牯外,亦有豬狼對決、鹿猴競逐,正如動物界的弱肉強食,亦每日在金融圈內上演。
「所有動物生來平等,但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寓言小說《動物農莊》內的豬不僅不笨,還充滿野心手段;亦有科學研究。豬的智商在動物世界數一數二,人卻普遍認定豬是愚蠢、貪婪、肥胖、懶惰的化身,像華爾街名言:「牛會賺錢,熊會賺錢,豬只會被宰」,就奉勸大家不要因貪婪而影響投資判斷。
股市滿布機遇,無論做好(牛)或做淡(熊),都有賺錢的可能,唯獨貪婪的豬,卻對股價有不切實際的期望,加上忘記原有的投資策略,不懂適時沽貨實現利潤,終落得虧損,猶如豬過分沉溺食物,愈食愈肥下終成為醒目者的盛宴。聰明的豬竟衍生出這麼多貶義,難怪熱門手機遊戲要以豬作為小鳥的攻擊對象;熱門候選人亦要急急講明自己龍年出世啦。
《西遊記》內的孫悟空有七十二變,機智靈巧,但又頑皮搗亂,令人又愛又恨。而內地就以「猴市」來形容動盪不穩的市況,取自猴子總是上蹦下跳、「冇時停」的特色,與外國形容的狼市有異曲同工之妙。一旦股市「猴性大發」,投資者切忌追漲殺跌,而應順勢而為,審慎選股,才可明哲保身。
另一邊廂,儘管外國沒有用猴來形容市況,卻有兩個引人深思的相關故事。一是蒙眼猴子擲飛鏢,它們隨機選出來的股票組合回報,並不差於主動基金的回報。另一個是以交易者向村民收購猴子,來比喻股票買賣的故事,寓意部分股份(猴子)價格只是被有心人(交易者)抬高,而散戶(村民)就是高位接了火棒的受害者。
相對豬,狼給人的壞印象有過之而無不及,或多或少歸功於童話故事《小紅帽》及《三隻小豬》等,將陰險奸詐的大野狼描繪得入型入格。
一○年時,美國有專家認為環球股市非牛非熊,遂以「狼市」形容當時波動劇烈的市況。投資者要在狼市中成為「如意狼人」獲利,不能再單靠基本因素揀股,而是要用技術分析,升時鬥快買,跌時鬥快走,靈活走位,正如狼雖然體形不及牛或熊,但卻敏捷果斷,能在市場上進退有道。而狼市的誕生,有人歸咎於近年各地央行泵水救市,令游資充裕,對沖基金尋找絕對回報下,加劇市場的波動性。
不過,內地股民對狼市有另一種解讀,指市場操縱大,在部分企業做假帳、莊家將股價舞高弄低下,散戶猶如羊群般被狼吞食。至於小散戶是繼續與狼共舞,抑或是「突狼而出」,撤離股市,相信大家各有各的取捨。
試想像,身處黑夜的你,突然察覺一汽車向你飛馳而來,你的第一反應會是甚麼?原來,黑夜下的鹿,當在馬路遇上開着車頭燈的汽車,不是本能地走開閃避,而是會因受驚而呆着不動,正如「鹿市」下的投資者不肯作出行動。基於鹿生性溫馴、膽怯、謹慎,外國形容橫行悶局的市況為鹿市,投資者在大市不明朗下,不願作出買賣,並等候突破出現。
不過內地所形容的鹿市,除市況前景不明朗外,亦預示市場充斥着大量投機活動,升跌幅度大,投機者如鹿一樣,作超短線買賣,見利即走。中外對鹿的看法各異,不知道最終鹿死誰手?
金融界動物農莊內的動物品種怎會這樣少?還有「黑天鵝」、「靈貓六國」、「老鼠倉」等,皆與股場或經濟有關,但要數最為人熟悉的,相信是牛及熊。
牛在攻擊敵人時,一般牛角朝上,用以比喻市場大趨勢向上,投資者對股市預期樂觀。相反,熊在攻擊時,熊爪會向下拍打,喻作市場大勢向下,投資者若過早入市撈底,資金更大有機會被綁變成大閘蟹。不過,熊市中總有上升的股份,也許,不管牛市熊市,贏到錢的就是好市。
哪目前港股究竟像牛還是像熊?凱基證券亞洲營運總裁鄺民彬認為,年初至今環球股市好轉,關鍵是歐英日等發達國家相繼「放水」,大量低成本資金湧現,市場重投風險資產懷抱。他認為若恒指可企穩俗稱牛熊分界線的250天線一至兩周,並高於其約5%,較大機會確認港股牛市。然而,基於缺乏發達國家的經濟基本面支持,加上內地不會再如○八年般全面「放水」救市,料這個牛市或許只是如○九、一○年時說過的「基因牛」(不是真正的牛市)翻生。因此,他建議散戶應靈活低買高賣,如今季恒指升至22,000水平就不要高追,寧待有機會跌近20,000點水平才增持,直至下半年股市或因政權交接而開展另一輪升浪。
總結而言,若要用一種動物形容今年港股,你會想起甚麼?鄺民彬就想起「龍」:「今年市況不會直線般上升,中間總有波動,因此投資者要致勝,就要矯若游龍,左穿右插地尋找獲利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