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每當在春節之後,都會是「例炒」與一號文件相關的農業板塊;看來今年也沒有例外。
今年一號文件的內容,主要分為六個部分共二十三條,包括以下重點:
‧保供給:加大投入強度和工作力度,持續推動農業穩定發展;
‧推進農業科技創新:依靠科技創新驅動,引領支撐現代農業建設;
‧加強推廣:提升農業技術推廣能力,大力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
‧務實基礎:加強教育科技培訓,全面造就新型農業農村人才隊伍;
‧重民生:改善設施裝備條件,不斷務實農業發展物質基礎;
‧穩市場:提高市場流通效率,切實保障農產品穩定均衡供給。
從以上的重點來看,今年的核心主旨,將放在「農業科技」這四個字之上。根據過去幾年的統計資料,中國對農業科技的財政投入大約為670億元(人民幣‧下同)左右,其中用於科研的經費約為240億元,其餘為技術推廣費用。按照發達國家的比例,在農業科技投入佔農業平均為GDP的2.5%,若計算中國目前6至7萬億農業增加值的背景下,未來我國農業科技的投入,至少將達到2,000億元,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
隨着我國農產品及其深加工產品的價格上漲,農業增加值迅速增加,有望進一步推動財政對農業科技投入絕對金額的增加。預期在未來的三年,財政對農業科技的投入,可有望實現一倍的增長。
回看中國農業的歷史,在數十年前的共產主義制度下,主要以人民公社為主,到八十年代才實行家庭聯產承包的責任制,農業在這種家庭式運作之下,每戶只擁有很少的土地面積,所有工作都由家庭成員們「一腳踢」,也沒有資金購買昂貴的農業機器,所以與外國相比,中國農民的平均生產率偏低,中國農民亦比外國農民要窮得多。
所以要農民富起來,就要讓農業從家庭式運作走向企業,生產完全按現代企業運作方式管理,經營方式以現代化為主,產權清晰,企業自負盈虧,以賺錢為首要目標。當農業推行企業化之後,整個農業流程將會分工,變成三程階段的企業,包括「上游」的農產品生產、「中游」的農產品加工、以及「下游」的農產品運輸與銷售。所以今天一些與以上工作有關的企業,例如種植及出售農產品、農產品批發、製造農產品運輸車等,都可以從中央未來的政策中受惠。
除此之外,企業化將會令農業生產的規模擴大,一些可以幫助「大規模生產」的企業,例如製造農業機械、大規模生產化肥、農藥等各項產業,亦可以從中受惠。
免責聲明
此文章之內容,只提供給零售證券投資者作參考之用,所載的見解、分析、預測、推斷和預期,只是根據可靠資料而作出的研究觀點,只反映作者本人對投資市場的個人意見。
中信証券國際證券零售及業務發展主管 林一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