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份的升浪中,並不容易贏大錢,不是淡倉出問題,突破19,300點之前早已投降,之後追買兩三次期指也夠畀認沽期權的損失,問題是基金瘋狂活動,沽強買弱,以前一批強勢股逆市下跌,令組合回報減低。
要跟足市場口味的變化,實在是太難,昔日的強股,當然有其本身的優點,同時也是早期穩住組合表現的功臣。基本上現時市場正是一時鍾無艷,一時夏迎春。至於迎頭趕上的一批,也有其本身瑕疵,否則不會被拋售,雖然有力回升,但不外是先前跌得太多,提供條件而已。
所以在組合的設計上,最好分成兩份,一份作長線投資,博公司做大做強,最終反映在股價之上,另一份則短線投機,迎合市場趨勢。
在一月的升浪中,短炒部分會有斬獲,可以彌補長線投資部分的損失,兩者相加,是無可能跑贏指數的表現,但問題是假如100%去追市,萬一市場逆轉,就會重新陷入另一個困局,有如賽跑一樣,見前領步速快,強迫自己死跟,不理會氣量要求。
其實以現今的經濟環境,不少公司要壯大並不容易,例如內房、內銀等等,因此要重複以前長升長有的神話,已經是不可能。短線追市無所謂,卻要明白仍是困在長期上落市之中,要適可而止,以及見好就收。
反而去年一度突圍而出的公司當中,撇除本地公用股社會企業化之外,不少是有潛質繼續壯大。以谷歌及萬事達卡為例,一時不濟,主要是宏觀大氣候所致,本身模式並無問題,便值得繼續堅持。
長期策略無問題,短線則要微調,在追買行動中,最好因應時勢,避開會有業績公布的公司,最好是已發盈喜,甚至盈警也沒有太大所謂。
市場主要是炒賣資金流向,而並非考慮基本因素,何況以美國經驗,今次業績已受歐洲影響,隨時中伏。跌的公司跌得多,升的公司升得少,業績公布不算值博。
(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豐盛金融資產管理董事 黃國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