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美國在二○一○年十二月通過財政刺激方案(延長前總統喬治布殊年代的減稅政策、繼續提供失業福利和調低入息稅),以及聯儲局推行第二輪量化寬鬆計劃,但當地經濟仍然出現局部疲軟。
作為傳統宏觀經濟工具,財政刺激方案要出現成效,美國的私營環節如當地家庭,就必須減債。基於上述情況,修補資產負債表,即改善財務狀況,便成為美國經濟復甦所要解決的主要阻力。除此以外,下文所詳述美國復甦所要面對的另外兩項阻力,也令當地經濟難在短期內出現強勁增長。
過去兩年,進口價格持續上升,成為美國經濟的重要阻力。具體來說,在中國、印度及其他新興國家的強勁需求帶動下,美國的進口能源、金屬及食品價格飆升。消費物價的平均升幅亦從一○年的1.6%推高至一一年的3.2%,因而蠶食名義工資和薪金增長,並導致實質除稅後收入下跌。這個現象並非局限於美國,在多個其他已發展國家亦甚為明顯。
展望一二年,受到歐洲經濟衰退及中國經濟放緩的影響,預期商品價格的升勢將放緩,部分價格甚至下跌。這意味着美國的實質消費開支可能微升,因為美國的消費物價升幅將從去年的3.2%減低至今年的2.1%或以下。
美國經濟在過去兩年面對的第三項阻力,便是房地產市場持續下滑。當地現時仍有超過22%的按揭借款人持有負資產,意味着消費者在減債的同時,必須削弱在商場購物的消費能力。同樣,待售房屋的供應顯著過剩,意味着去年房價大部分時間持續面對下跌壓力。因此,全新獨立屋的銷售仍然呆滯,每年僅售出約30萬套樓房,顯著低於○三年至○六年間,每年售出100萬至130萬套樓房的旺景。因此,建築業職位及建材採購明顯受到限制。一直以來,地產業都為整體經濟的龍頭行業,並佔國內生產總值重大比重。現時最利好消息是買家的負擔能力改善,但由於難以獲取信貸,所以準買家的數目仍然不多。
現時,一個有趣的問題是為何美國的負債及赤字並未在美國引發如歐元區的危機。答案是美國擁有全球第一儲備貨幣的優勢。只要中國、日本、東亞小國及石油輸出國組織選擇阻止本身貨幣升值,並同時產生經常帳盈餘,則難免要以其他方式持有外匯儲備,但可供選擇的貨幣有限。若歐債危機尚未解決,亞洲國家將不願購入歐元,而且對日圓、英鎊或瑞士法郎的興趣不大。因此美元成為唯一的選擇。單是基於這個原因,美國便可倚賴海外投資者以低於(例如)希臘或意大利的利率,為其內債提供更多融資。然而美國仍要面對的負債水平偏高的風險,因為這將令經濟更易受資產負債表衰退所影響。
總括來說,由於前文所述的三項阻力中,有兩項的性質根深柢固,即修補資產負債表的整體需要,以及其對房屋等信貸敏感行業的影響。因此,美國經濟增長率並不可能迅速重返3%至4%的強勁水平,雖然這是戰後多次經濟復甦的普遍現象,而當地現時的經濟復甦可能繼續遜於標準水平。有見及此,筆者預期今年美國實質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僅為2%,而消費物價指數通脹則下跌至1.4%。
祈連活(John Greenwood)為景順集團首席經濟師,亦從98年起獲委任為香港外匯基金貨幣發行委員會的委員。祈連活最為港人熟悉的是其「聯繫匯率之父」的稱譽,這源於1983年他以Asian Monetary Monitor編輯的身份撰寫了一篇文章,提出聯匯的好處,同年港府亦決定把港元與美元掛鈎,至今依然維持。
祈連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