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琪技:年輕人的「缺宅」煩惱

近日同事們都興高采烈地討論着某熱播電視劇,劇中各男女主角都在為置業而煩惱。眼見樓價居高不下,不少欲置業的年輕準買家,儲蓄永遠追不上首期,實在是無奈。

從理財的角度看,年輕準買家首期不足而「夾硬」上車,很容易損害財務健康,甚至影響畢生的理財計劃。事實上,現時年輕準買家在香港置業,也要倣效日本,由上一代協助,才可順利「上車」。

一份有關置業的問卷調查顯示,在首次置業中,有近八成年輕人士需要父母資助。這與年長人士當年「上車」之時,只有約一成人需要依賴父母大相逕庭。今時今日上車遠遠難於往日,但亦反映父母幫助子女置業愈來愈普遍。

年輕人買樓面對的最大問題,是缺乏作首期資金。隨着經驗的累積、薪金的提高,未來的供款能力將不成問題。經過與父母商議,而父母也有能力的話,年輕準買家也不妨考慮這個方案。不過,父母的錢或會是其重要退休金,避免「講錢失感情」,建議盡可能還清。

若父母擁有自住物業,大屋搬細屋理論上是一個可行的方案,也是父母資助子女置業的變奏。隨着子女長大,父母現時的居住面積或會過大,連同住屋開支一闊三大,包括按呎計算的管理費、差餉等,電費也造成浪費。

趁着物業價值錄得一定的升幅,可考慮賣樓套現,並買入兩個較細的單位,其中一個單位為父母自住,另一單位則為子女的居所。後者單位的首期實為父母售樓套現資金,供款則由子女負責。當然,這個方案牽涉很多問題,包括情意結、居住地區、其他家人如兄弟姊妹的意見等,作出決定前宜先徵詢理財顧問的建議。

歷史教訓──有樓未必好

不少年輕準買家都是因為結婚而置業的,但結婚和置業是人生兩個重要的目標,不一定要同時間進行。若新婚夫婦想減少對自己原生家庭的倚賴,最簡單是先租後買。年輕人的總資產往往不及樓價的兩成,要擁有物業,很多時要做30年的按揭,揹上大筆的債務。

回想起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後,聽聞有未來外母問未來女婿是否有物業,有物業者一律被拒,原因是負資產居多。歷史教訓有樓未必好,置業前應分析自己的財務承擔能力。若財力不足的,婚後先租樓,待儲到足夠首期、時機成熟才入市,反而是更穩健的選擇。

創盛理財董事 陳寶琪

地產網大革新,即睇最新樓價走勢、最全面地產新聞及筍盤情報!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