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幣升值降溫 對離岸市場非壞事

人民幣兌美元匯價在過去一周呈現穩步小幅升值的態勢,只是表面假象,內裏充斥貶值暗湧,收市價不但遠低於人民銀行在每天開市前定出的中間價,更連續三天在交易時段內觸及波幅下限,即是「跌停板」,反映貶值壓力很大。如果把這些異象連繫上內地外匯佔款出現近四年來首次下跌,以及本港人民幣存款及跨境貿易結算額雙雙回落,背後更加不簡單,對於剛起步的本港離岸人民幣市場是好是壞呢?相信是利多於弊。

人民銀行看來沒有刻意推低人民幣匯價,而是着力維持升值,因為中間價均是一日比一日高,昨天報六點三三一,比星期四高數十點子,比星期一更高出二百七十五點子。不過,人民銀行的做法反而為市場造就高位沽人民幣買美元的機會,由於購外匯需求異常強勁,沒多久便觸及人民幣波幅下限。交易員直言市場氣氛已從「做空美元」,變成「做多美元」,意味着預期人民幣由升值變貶值。

市場預期人民幣貶值繼而爭換外幣,其實早有端倪。早前公布的數據顯示,十月份外匯佔款出乎意料按月減少近二百五十億元人民幣,扣除貿易順差及外商直接投資,推算流走的資金近三百億美元,走資背後自然是認為留在內地無利可圖。歐債危機擴散,中國經濟減速,外貿暗淡,製造業收縮,又怎能支撐人民幣不斷升值呢?

市場對人民幣的升值預期,一向被認為是刺激本港離岸人民幣業務高速增長的動力,一旦預期逆轉,影響即時浮現。內地研究機構指出,過去一段時間,跨境貿易結算是推動外匯佔款持續增加的主因,跨境貿易結算同時也是帶動本港人民幣存款快速增加的主因,千絲萬縷的關係,進一步印證跨境貿易結算與升值預期之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在以千億元人民幣計的跨境貿易結算中,部分是藉人民幣升值進行套利套匯。例如,內地企業透過與在港的關連企業,把人民幣匯到香港,作為抵押向銀行借外幣;又例如,企業利用遠期外匯合約等衍生工具,也可達到套利套匯目的。這些在市場上人所共知,根本不是秘密,否則金管局也不用連番嚴打「虛假結算」,要求銀行查證貿易單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不久前曾警告,本港離岸人民幣業務不應只靠升值預期來支撐,因為當升值預期不再,需求便會大減,定價也會混亂,這從結算額和存款齊跌,離岸和在岸匯價大兜亂可見一斑。因此升值預期及時降溫,反而有助撥走投機泡沫,讓各方認清實在的市場需求有多大,不再盲目鬥搶,經營上可更加踏實,對於紓緩本港銀行的資金壓力也有好處,實在並非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