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認為歐美經濟自由主義思想輸入中國,可以摧毀中國的政治體制,這未免過於偏激。今後可能導致中國發生政治危機的恰恰不是經濟自由主義,而是經濟壟斷引發的追求社會公平的政治混亂。
由此,我認為中國今後的出路正是要不斷消除干預主義的弊端,同時以適度干預降低風險,以不斷擴大的經濟自由環境和公平的市場競爭,提升經濟的整體發展動力。
在不斷推進中國式的市場經濟過程中,傳統的「以效率取代公平」已經落伍,開放和競爭的結果在未來只能是依靠效率的提高和有效的競爭,推動新的公平思想的形成,自由競爭才可能真正消除壟斷行業造成的產業不公平、發展不公平、收入不公平、社會分配不公平。這是建立中國式自由經濟的核心目標。
經濟自由化並不等於不要任何秩序的傾向,也不是單純地抵制政府任何的治理,更不是對市場完全的放任,也談不上反官崇民,同樣也存在全盤的私有化。下一步,中國要在不斷開放市場的基礎上,快速加強市場規制的建設,只有取消政府的行政干預,消除壟斷企業的行政保護,才可能使獨立的市場監管機構建立起來,而有效監管的目標,就是防治過度競爭導致的經濟運行的放任自流。而開放公平的市場體制,使政府對經濟的強制干預逐步轉向對基礎設施和民生、公共福利的關注,使官民關係不斷走向和諧。這是建立中國式自由經濟的操作目標。
發展自由經濟並不等於一切政府行為和社會行為都市場化,都成為現金交易。事實上,今天最發達的自由經濟國家,也沒有出現這種情況。充分的經濟自由,恰恰使市場的道德不斷回歸,社會福利、公共事業會變得更加透明,社會財富的公開,會使政府按照納稅人的願望制訂財富分配方案。這是建立中國式自由經濟的奮鬥目標。
發展自由經濟和有效競爭,才能真正根據國內需求確定對外投資和對內進口的規模,才能真正依靠資本市場合理地協調中外市場的平衡關係。也可以充分利用市場規制和符合中國利益的產業門檻,對外國投資予以科學評估,在保障對外開放的同時,公平地保護本國市場和企業。徹底消除干預主義下對落後企業、落後技術的無效保護。這時候建立中國式自由經濟的產業發展目標。
沒有中國式的自由經濟,我們就無力應對全球經濟一體化,也不可能得到市場經濟國家地位,更難以「走出去」,全面建立中國的海外市場和產業基地。以「開放」應對全球的開放,以公平應對全球尚存在的真假公平,是建立中國式自由經濟的重要手段。
由上所述,在中國建立干預主義與自由經濟相輔相成的經濟體制,不但是國際合作和強國立國的需要,也是優化國內社會經濟資源,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
國家發改委體改所研究員 史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