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以來,斯洛伐克都彷彿逃不過作為「附屬品」的命運,由十世紀被匈牙利王國兼併,到二十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捷克斯洛伐克,它都一直是「受制於人」。好不容易在九三年成為獨立國家,發展現代市場經濟,但歐債危機一役,卻使它不得不把辛苦取得的成果攤分出來。作為歐元區第二貧窮國的斯洛伐克,到底如何在水深火熱之際,抓緊自身的地位呢?
大部分人對這個中歐小國的認識都不深,作為歐洲七小國之一的斯洛伐克,目前財政尚算健康,其第三季經濟增長按年上升2.9%。斯洛伐克商業及工業總會主席Peter Mihók指,雖然國外及國內市場的需求出現下降,但企業向銀行借貸時亦未遇上太大困難。「目前情況不大,只是銀行開始對借貸更為謹慎,並要求更多保證。另外,在貨品寄出後,亦偶有出現拖延還款的現象。」
自多年前引入劃一稅率後,不少外國汽車生產商開始到當地設廠,使當地汽車製造業日趨蓬勃,至今更佔國內一半的工業生產及六成出口。Peter Mihók表示,標緻(Peugot)、起亞汽車(Kia Motors)及德國汽車製造商福士(Volkswagen)等亦在當地設廠。「斯洛伐克是個小型開放的經濟體系,特別依賴出口,如電子產品、平面螢幕、LCD顯示器、化學及機器產品等。其中出口至歐盟國家就佔有85%的總出口,德國更是大部分企業的重要商業合作夥伴。受歐債危機影響,外國商業合作夥伴的需求下降,以致在汽車及電子科技產品的銷售上,亦見下跌趨勢。」
現時斯洛伐克的失業情況嚴重,高達13.3%。他直言,該失業水平甚高,即是多於35萬名斯洛伐克人民沒有工作,而且大部分學歷水平較低及長期沒有工作的人,更在應徵工作時遇到不少困難。「某程度上,歐債危機對本地有一定打擊,在出口需求減少下,預期一一年的國民生產總值未增長由原來的4.8%,跌至3%,而明年的預測更只有1.7%。」更無奈的是自○九年起改用歐元,當地物價開始上漲,但薪金水平卻仍然偏低,每人平均月薪只有781歐元,較希臘863歐元的人均收入更低。
根據一項研究指出,當地人對價格敏感,認為名牌是身份象徵,更常到鄰近國家購物格價,反映消費時比較謹慎。Peter Mihók稱,當地人喜歡旅遊、運動、文化活動及耕種等,故生活習慣未有受經濟影響而出現太大變化。「但國民在消費及投資上變得謹慎,而低收入一族更開始減少消費的金額。當地人對現時的薪金水平感到十分不滿,因為其物價水平與歐盟相若,但薪金卻只有他們的4成左右。」在EFSF方案通過後,斯洛伐克需擔保77億歐元,拯救成本相等於兩個月的工資,較其他歐盟國家為高,讓當地的經濟情況更添陰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