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繫匯率實行近三十載,隨着美元近年貶值,港元購買力日減,港人可謂「受盡苦頭」,承受極大的通脹壓力。有分析家認為,可為重訂港元匯價定下「方程式」,做法是以1港元兌1人民幣為基準,再折算為美元,作為新的聯匯水平,以人民幣目前匯價,相等於讓港元一次性升值兩成至每美元兌6.3港元,抵銷本港通脹壓力。
分析家指出,與香港人息息相關的人民幣「愈升愈有」,香港一直依賴大陸進口副食品,人民幣升值令市民生活愈益困難。
有意見指出,重訂聯匯水平可紓緩香港的通脹,當然,重訂後的聯匯亦非一勞永逸,人民幣日後仍會有升值機會,但中央政府要兼顧本身利益,只會讓人民幣在可控範圍內升值,不可能讓人民幣無止境地升值,故此,重訂聯匯至少可讓市民抵銷現時的通脹壓力。
金融服務界立法會議員詹培忠亦認為可研究一次性升值,例如以7港元兌1美元的新匯率掛鈎。他指再過幾年,人民幣對本地通脹的壓力,較美元強,一次性升值有助減輕通脹壓力,例如將7.8港元兌1美元,升至7港元兌1美元。他認為,即使最終聯匯不作改變,亦需要作出檢討研究,而非一刀切認為不可改變。
曾蔭權日前表示,即使是下屆政府,也不會改變聯繫匯率。學者指出,現時聯匯雖然帶來穩定,但環球金融市場平穩後,確有檢討空間,可考慮與一籃子貨幣掛鈎。
經濟學家關焯照則認為,一籃子貨幣掛鈎較一次性升值為佳,因一次性升值會引致市場揣測匯價可以一改再改,引來炒賣港元的結果,難以預計風險。長遠而言港元可考慮與一籃子貨幣掛鈎,但強調現時環球經濟風高浪急,不適合改動聯匯,當市場平穩後,對美元的避險需求減低令美元下跌,港元便應轉與一籃子貨幣掛鈎,否則會引來更大的通脹壓力和資產泡沫風險。
建銀國際聯席董事兼經濟師林樵基,亦贊成待市場穩定後,港元應與一籃子貨幣掛鈎。當中要視乎人民幣國際化、資本帳開放和雙邊貿易情況,決定人民幣成為港元掛鈎貨幣之一的比重,但強調現階段本港貿易及投資結算以美元為主,不應更改聯匯或一次性升值。
資深市場人士黃溢華指,曾蔭權稱聯繫匯率不變,並非相等於不會有調整,惟他相信,與美元掛鈎的概念不變,故不會與人民幣或一籃子貨幣掛鈎。
現時港元與美元的波動區間限於7.75至7.85之間,若人民幣匯率強勢上揚,港元將要跟隨,他認為港元有機會一次性升值,而雙方兌換保證亦可單邊升值,例如將7.75強方兌換保證推高至7.7,甚至7.6水平,惟實際幅度難以預測,須視人民幣匯率政策。
滙控(00005)行政總裁歐智華早前亦表示,雖然香港無即時需要改變聯匯制度,但倘要改動,宜考慮將港元「與貿易相連的一籃子貨幣掛鈎」,換言之,即與目前人民幣與一籃子貨幣掛鈎的有管理浮動匯率機制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