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水決心有幾大 要看存備率變化

內地的宏觀經濟政策已出現微妙變化,正從控通脹轉向穩增長。歐洲危機愈鬧愈大,美國勞工及物業市場無起色,不可能不影響到中國經濟,否則中央也不會一而再提醒政策要具前瞻性,對宏觀調控適時進行預調微調。其中,負責貨幣政策的人民銀行已率先起動,準備好重開銀行貸款水喉,貨幣政策見鬆動,到處都是春江鴨的股市,顯然已感覺到這股暖流。

中央開水喉的具體象徵,毫無疑問是增加銀行貸款。內地銀行界指出,新增貸款臨近上月尾突然大增,估計十月整體新增貸款達五千億元人民幣,一舉扭轉九月份的低潮。此外,市場更樂觀預期今年全年的新增貸款將達到七萬五千億元人民幣,如果估計沒錯,在餘下的兩個月,新增貸款便會超過一萬三千億元人民幣,意味着年尾的貨幣供應將反常地寬鬆。

究竟新增貸款是否可以達標,便要看央行的政策如何配合。人民銀行在貨幣政策的具體操作上,由輕到重,一般可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公開市場操作、存款準備金率及存貸款基準利率。由於這三種政策工具在政策力度、針對性及應對經濟形勢變化等各有不同,觀察人行在哪一個層面上做工夫,不但可以從中判斷政策調整的力度有多大,更加可以看到內地經濟是安是危。

如果中央真的有心放水,那麼先要做的就是不要從市場上大幅度抽走資金,否則便是自相矛盾。人行在近期的公開市場操作上,顯然已減少抽資力度,例如上周停發三年期央行票據,剛過去的星期一則把一年期央行票據的發行量減一半,並暫停正回購,即時令上海銀行間同業短期拆借利率全線回落。不過,這主要是令市場利率及短期資金供求變得更平穩,營造相對寬鬆的氣氛,未算大放水。

因此,要讓新增貸款在最後兩個月達到一萬三千億元人民幣,便有需要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雖然存款準備金向來被視為是人行用來對沖新增外匯佔款,吸收熱錢流入造成的過剩流動性,並非純粹用來控制貸款增長,但近期熱錢流入明顯收斂,外匯儲備更罕見地縮水,在外匯佔款減少底下,意味着目前處於歷史最高水平的存備率,的確成為銀行放貸的緊箍咒。如果在年尾前下調存備率,將進一步確認貨幣政策鬆動的決心。

至於存貸款基準利率,對應的主要是企業的資金成本。中央一再重申,信貸有保有壓,主要支持小企業、民生保障工程及一些在建項目,言下之意是新的大型投資暫時免問。當然,一旦外圍經濟急轉直下,迫使內地要靠大規模投資來刺激經濟,緊急減息也不會令人意外。不過,目前既未看到有放鬆的緊迫性,加上通脹壓力仍大,就算利率不減也毋須太在意。